[腓利與太監] 7月7日, 2022

腓利與太監

安靜

弟兄姊妹,又到了少年團靈修的時間,今日的靈修我們會以觀畫的方式進行。讓我們在開始之先,先找一個安靜的空間,藉著慢慢深呼吸,祈求聖靈 備我們的心。

經文 徒8:25-40

25 使徒既證明主道,而且傳講,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馬利亞好些村莊傳揚福音。
26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 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 那路是曠野。
27 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28 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29 聖靈對腓利說:「你去! 貼近那車走。」
30 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31 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 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32 他所念的那段經,說: 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33 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34 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 是指著自己呢? 是指著別人呢?」
35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36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
38 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39 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
40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凱撒利亞。”

觀畫


今日觀賞的是由荷蘭畫家Aelbert Cuyp所畫的《腓利為衣索匹亞太監施洗》(Saint Philip Baptising the Ethiopian Eunuch)。

Aelbert Cuyp生於十七世紀的荷蘭,當時國家正處於黃金時代,藝術創作受到重視和推舉。Aelbert Cuyp就是在這樣的年代繪畫不少他最擅長的風景畫。他總喜歡在他的作品善用金黃色,帶出一陣陣溫暖而柔和的光線,連我們所觀賞的這幅畫也不例外。

讓我們先靜靜地觀賞這幅畫,你留意到甚麼有趣的細節?有甚麼地方吸引你的注意?天父通過這些細節想向你說甚麼?(安靜一會)

首先我見到在畫的右下方,有一位身穿啡色袍子,披上一件紅色外袍,滿頭白髮和鬍鬚的長者。相信他就是剛才經文所提及的腓利。

在他下方,有一位非裔男子,從他身穿金光閃閃的金黃色外袍看出,他的身份尊貴而顯赫,他就是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太監。衣索匹亞,又稱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東北部的國家,位置和埃及很接近。畫家用膚色表示了這位太監的種族背景,亦側面讓我們知道,這位太監本來是外邦人。只不過經文卻告訴我們,這位太監竟然是剛從耶路撒冷參與禮拜。


在兩人身後有位年幼的書僮,他手拿一本厚厚的書本,經文告訴我們,原來太監剛才正在閱讀《以賽亞書》。正讀到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時,就遇見了腓利。


聖靈引領腓利走近那馬車,他就和太監展開一輪信仰對談。


腓利亦把握這個機會,向太監分享耶穌的救恩,表明耶穌就是先知書上所指的救主。於是我們就見到這幅畫中的畫面,腓利為太監施洗。

默想:在身邊有甚麼人正等待我們主動向他們分享耶穌的愛? 從腓利身上你領受到甚麼佈道的秘訣?


讓我們再將注意力放在畫中的背景,在那裡我們看見有其他城鎮和屋子,又有其他山川峻嶺。經文告訴我們,當太監從水裡起來,腓利就被聖靈提到其他地方,太監再沒有見到腓利,只是「歡歡喜喜地」繼續上路,回去衣索匹亞。而腓利繼續在不同地方,向周圍的人分享耶穌的愛。

細看畫中那暖和的背景和蔚藍的天空,畫家用他最擅長的風景畫向我們展示一個充滿盼望和光明的世界。當我們一直閱讀《使徒行傳》,我們可能會發現,門徒在傳道過程中一直受到各種程度的逼害和敵視:司提反已經殉道、耶路撒冷的門徒四散、四處的信徒仍不斷受到逼害,但正當危機四伏時,神仍然差遣信徒將福音到四處廣傳。於是今日我們看見,連遠在非洲也有人因此信主。

默想/祈求:今日,神也要揀選你成為福音的使者,無論環境如何,祂期望透過你讓更多人認識神的愛。你願意嗎?請你為福音對象擺上祈禱,求神打開他們的心領受神的愛;亦求賜你勇氣和智慧,敢於向對方分享耶穌的福音。

默觀:請凝望這幅圖畫,聆聽主聖靈對你的呼召,並體會祂加添你勇氣、智慧和力量。

結束祈禱

親愛的天父,我們雖然領受了祢的愛,但我們承認我們不時會感到膽怯,不願意與人分享福音。請幫助我們能越過內心的恐懼,好使我們經歷如腓利一般的經歷,發現祢真的透過我們讓更多人生命因認識祢而得到改變。感謝祢,奉主耶穌名求,阿們。

(圖片資訊:Aelbert Cuyp,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See https://www.wikidata.org/wiki/Q477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