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外的敬虔]2023年3月25日
省察:第二週的回顧
安靜請花幾分鐘的時間,翻開本週默想過的六段經文,回看每天最深刻的句子或片語,重溫那時藉著神的話語與主相遇的經驗。
聚焦《格外的敬虔》首三週以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三次預言受苦(太十六21~28、十七14~23、二十17~19)為焦點。今年我們刻意以三個週六,重溫週二所讀的經文。
聆聽聖言22 他們聚集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太十七22,和修版)
文章分享大齋期第二個週六,我們聚焦於主耶穌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第二次預言受苦(太十七22~23)的特色。
這是三次預言之中最簡短的一次,卻有助我們看清馬太筆下一個重要的關聯:「人子」(Son of Man)與「人」(men)。
「人」,不再局限於猶太民族,乃是人類,外邦人(亦即太廿八19那大使命中的「萬民」)也在其中;「人」,也不限於與主耶穌同世的人,而是歷世歷代可以靠著耶穌的名得救的世人。主耶穌在太廿四14也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終結才來到。」的確,〈馬太福音〉以猶太信徒為主要對象,但它所傳頌的,卻是給全人類的福音!
被交在「人」手裏的是「人子」。主耶穌以但七13為典故自稱為人子,在第一次預言受苦之後,更明明地談論人子從榮耀中再臨、末後的審判和永遠的國度(太十六27~28)。從這角度看,「人子」與「人」的對比便顯得尤其強烈。古老的福音民歌LovewasWhen有一段如此說:
Love was when
Jesus walked in history
Lovingly He brought
A new life that’s free
愛就是
耶穌走在歷史中
為人類帶來
自由的新生活是猶大將耶穌交出來?狹義地說確是如此。但從更宏大的角度看,是父神將耶穌交給人類,成為人類的拯救!我們正是受惠於這震古爍今的大愛之其中一員。
定志跟大齋期第一週一樣,我們在過去六天的默想也必獲得一些提醒,請嘗試再檢視一遍。再加上剛才的反省,讓我們決心將一週以來最切身、最必須的一項反省,落實於生命之中。
禱文慈悲的天父,出於愛,祢發動了救世的行動;出於愛,祢的愛子來到人世間,完成了萬世的救贖。主耶穌進入人類歷史,先要放下榮耀;我們要活出生而為人應有的榮耀,就只有追隨主。正是為此,我們要抓住這廿八天來操練自己,求祢記念。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禱。阿們。
- [格外的敬虔] 2023年3月24日神不折斷壓傷的蘆葦>伯卅八1~3
1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
2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
3 你要如勇士束腰;我問你,你可以指示我。經文淺釋經文是神對約伯第一次說話的第一個小段。
第1節:經文以「那時」一詞,把約伯的朋友以利戶之前斷言神不會給人「回答」的結論(卅七23~24)與神在此對約伯的「回答」相連,顯明神不漠視人對祂的求問,並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人回應。「旋風」:七十士譯本翻譯為風暴和雲,是指叫人感到神聖威嚴的場景。情景與神降臨西乃山召喚摩西上山領受十誡相似,分別在於神沒有吩咐約伯進入風暴中,而是神走出風暴與約伯對話。
因無辜受苦,約伯渴望與神對話,問個明白,他無懼可能被神如烈怒的審判,只憂慮神會以神聖的威嚴把他壓倒(十三21),沒有公平答辯。結果,神走出自己的神聖威嚴,以不折斷壓傷蘆葦,不吹滅將殘燈火之心懷回答約伯。
第2節:「旨意」是指神治理世界的智慧與設計。針對約伯對於自身苦難的疑惑,神把祂治理世界的智慧和設計劃定為是次與約伯答便的範圍。
第3節:「束腰」是指繫上戰士攜劍的腰帶,喻意要剛強勇敢,為將出現的挑戰作好準備(詩十八39)。神不但沒有責難約伯對祂的質疑,更鼓勵約伯勇敢地與祂對話,並且應許與約伯公平對答,讓約伯有話直說。
思想問題神是不折斷壓傷蘆葦,不吹滅將殘燈火之主。請回想你曾經對神的憐憫與恩慈有何經歷?神如何看顧你生命之需要?請繼而思想應如何回應神的恩典。
文章分享2021年10月,我確診患上膀胱癌。還記得當天醫生來到床前告訴我的情景。他說檢查發現我膀胱患了癌症,已抽組織化驗確定種類,並給我提議了一位姓何的基督徒專科醫生,作跟進治療。醫生離去後,我靜靜坐在病床上消化聽到的消息,心中自自然然地向神呼喊:「主啊,祢有甚麼話要對我說嗎?」
同日出院,即日約見了何醫生。他聽了我的病況後,提議在大約兩個禮拜後為我做手術,並說因為各醫院的手術室都十分繁忙,所以難以提早。但在我的要求下,他仍指示姑娘向醫院查詢。想不到的是,只打了一個電話,姑娘便對醫生說某醫院剛有病人取消了翌日的手術,可以把手術室安排給我。何醫生還未反應,我便即對他說:「我可以啊!」他愕然地看了看我,再看看自己的工作日程,事便這樣成了。
在手術後6個月的一次例行檢查中,我被證實癌症復發。當聽到復發的消息,我心中不禁一沉:「神啊,祢要離棄我嗎?」也沒時間多想,便即日再約見何醫生。想不到他看我的時候已經作了準備,了解我的病況後,便對我說:「必須做切除手術。知道你的期望,已經問了醫院,恰巧又有病人取消了明天的手術,可以把手術室安排給你。」我還未來得及反應,他接著追問,說:「我得啊!你得唔得啊?」再次,事便這樣成了。
還記得當天手術前,何醫生來到病床邊與我打招呼,並輕描淡寫對我說:「一次係咁,兩次又係咁,都係神同你安排好。」一句漫不經心的說話,不但解答了我被神離棄的憂慮,更充滿神給我的安慰與回應:「看!我從沒有離棄你。」
禱文慈愛的天父,
祢是對人不離不棄之主。感謝祢以恩慈賜我們可從罪中回轉的寬容;感謝祢以憐憫賜我們救恩。天父,求祢教導我們不折斷壓傷蘆葦,不吹滅將殘燈火的道理,使我們能為傷痛的人帶來安慰,對困苦的人給予適切的援手。奉主耶穌基督得勝之名祈禱。阿們。 - [格外的敬虔] 2023年3月23日誰像祢如此認識我?加四8~11(新漢語譯本)
8 但你們從前不認識神,被那些本來不是神的東西所奴役。
9 可是現在你們既然認識神,倒應該說,是被神所認識,怎麼又一次轉向那些無效無用的世上淺顯的學說,情願再次重新被這些東西所奴役呢?
10 你們竟然嚴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
11 我為你們憂心,恐怕我在你們身上的勞苦白費了。經文淺釋保羅在此責備加拉太的外邦信徒,信基督後仍然嚴守律法,其實是否定基督福音的救贖大能。保羅指出,他們以前是偶像的奴僕,他們被羅馬政府強制供奉羅馬的神明和君王,還要參拜希臘的諸神明。但他們現在已「認識神」,這認識不僅是在認知的層面,更是關係的建立。因此保羅強調人其實是「被神認識」,即蒙基督救贖後,生命在聖靈不斷引領下的塑造和更新。保羅本是精通和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但蒙基督呼召之後,他就覺悟到守律法只會令人陷入自義和罪疚的循環,因為人根本無法完全滿足律法的要求,惟有在基督裏、與神相識相交的才是得救的生命。「日子、月份、節期、年份」是按照摩西律法所訂立的年曆和敬虔操練,保羅不是責備他們操練敬虔,而是為他們不相信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同在才是生命之道而擔憂。
思想問題1) 你認為得救的生命應具備哪些特質?
2) 你距離這生命狀態有多遠?你會如何提升自己的屬靈生命,尋求靈命進深?文章分享加拉太信徒的信仰光景,其實也是我最初歸信基督時的光景。我在大學一年級時決志信主,然後畢業後就遇上「沙士」和「科網泡沫爆破」。一個計算機科學的畢業生在那個時候找IT工作自然是處處碰壁,本來以為一片光明的前景,頓成烏雲密佈的困局。人生首次遭遇挫折,自我否定之餘,信仰也開始動搖,還開始懷疑神是否真的存在。於是我沉醉於「神是否存在」的辯論,終日閱讀護教學和棄教者的書籍。那些「宇宙起源」、「自由意志」、「神為何容許苦難」等等的議題我都耳熟能詳。身邊的弟兄姊妹都說我好學,其實我只是試圖透過辯證說服自己神的確存在,證明自己沒有押錯注而已。還記得有一次與一個朋友聊天,我滔滔不絕的跟他分享阿奎那(ThomasAquinas)的「五路論證」,他聽完後的回應是:「神存在也好,不存在也好,於我有甚麼關係?」我頓時感到很沒趣,也有點疑惑:「神的存在」如此大件事,為何他竟無動於衷?因為他與神沒有關係,就算與神擦肩而過,他也會一無所覺,如陌路人一般。那為甚麼我如此著緊要證明神的存在?因為神與我有關係,只是我未曾真正認識祂,不明白祂的心意,還以為祂任由我遭遇挫敗而不顧!其實神一直都在,如〈詩篇〉第一三九篇所記:
1 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2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3 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4 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5 你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6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一三九1~6,和修版)神讓我從這些「淺顯的學說」中看見祂的身影,期望我敞開心扉,向祂求告。當時我不懂,但現在回顧過去的信仰歷程,每一次的挫敗都是神對我生命焦點的校正。當時雖然感到很痛苦,但這些經歷卻讓我更認識神,也認識自己。正如保羅所言,其實不是我認識神,而是神已認識我,在我生命中鋪陳許多的記號,讓我一步步的向神走近,並在與神相交的每個經歷中茁壯成長,享受與神同在同行的豐盛生命。
禱文慈愛的天父,感謝祢差遣主基督來到世上,介入我們的生命,並藉著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引領我們進入祢的同在。祈求祢加添我們的信心,在逆境中緊緊依靠祢,在順境中不忘祢的恩典,無論在貧乏或富足,我們都以認識祢為最大的福樂。禱告奉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 [格外的敬虔]2023年3月22日抓緊神的恩惠>詩一零二(和修版)
1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願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
2 我急難的日子,求你不要轉臉不顧我!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快快應允我!
3 因為我的年日在煙中消失,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
4 我的心如草被踩碎而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
5 因我嘆息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
6 我如同曠野的鵜鶘,好像荒地的貓頭鷹。
7 我清醒難以入眠,如同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8 我的仇敵整日辱罵我,向我叫號的人指著我賭咒。
9 我吃灰燼如同吃飯,我喝的有眼淚攙雜。
10 這都因你的惱恨和憤怒,你把我舉起,又把我摔下。
11 我的年日如夕陽,我也如草枯乾。
12 惟你-耶和華必永遠坐在寶座上,你的名存到萬代。
13 你必起來憐憫錫安;因現在是可憐它的時候,因所定的日期已經到了。
14 你的僕人們喜愛錫安的石頭,憐憫它的塵土。
15 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地上眾王都要敬畏你的榮耀。
16 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的榮耀裏顯現。
17 他垂聽窮乏人的禱告,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18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百姓要讚美耶和華。
19 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看,
20 要垂聽被囚之人的嘆息,要釋放將死的人,
21 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22 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集事奉耶和華的時候。
23 他使我的力量半途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
24 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
25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26 天地都會消滅,你卻長存;天地都會像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內衣更換,天地就都改變了。
27 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28 你僕人的子孫要安然居住,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經文淺釋有學者認為本詩寫於猶大人被擄初期,詩人有可能看過耶路撒冷城邑,既忍受亡國之痛,又遭受敵人的羞辱,因此呼求神的拯救。第1~11節表達了詩人的呼求及苦況,他受盡煎熬,生命正逐漸被吞噬消失,生活失去了力量、朝氣,因此他向神苦苦哀求,情詞迫切。第12~22節描述詩人在坎坷的景況中,沒有對神失去信心,仍向神發出頌讚,宣告神的王權,深信神的恩慈不變,也堅信懇求必蒙神垂聽,並勸民眾要世世代代敬畏讚美神!第23~28節詩人覺醒自身的有限,明白自己的生命、健康,以及一切的遭遇都在神的手裏,於是向神謳歌頌揚。他從宇宙穹蒼的變幻,言說神的偉大卻從亙古到永遠都不曾改變。「天地」像人的生命一樣,會逐漸褪色、消失,神卻會按祂的心意更新天地,顯出祂的永恆和權能!〈希伯來書〉一章10~12節引用了〈詩篇〉一零二篇25~27節,頌讚耶穌基督在萬有被造以前已經存在,到終末時,將會帶著權柄更新改變這個世界。因著神的信實、慈愛永不改變,詩人懇求神施恩給他的子子孫孫,保護他們直到永遠。
思想問題有些信徒遇上患難便埋怨,甚至遠離神,相反,另外有些卻藉此而與神走得更近,更深經歷神的同在,這反應的分別,關鍵是甚麼呢?請回想自己遇上困境時,又有何回應呢?
文章分享詩人面對的景況,無論是受疾病的煎熬、孤單恐懼,以致寢食難安;面對自己力不能勝的困局,以致苦不堪言,這些處於人生低谷的狀況,或許會引起我們的共鳴。最要緊的是詩人處於艱難的困境中,以堅忍、信靠神的鬥志,仰望坐在寶座上的神,深信神觀看、垂顧困苦人的呼求,也深信祂會保護、介入,並施行拯救。
去年在紅館受重傷的舞蹈員李啟言,人生面對沉重的打擊,身心的傷痛是我們無法體會、理解的。他的父親李盛林牧師於聖誕前夕,在專訪中分享對耶穌基督救贖恩典深切的體會,他說‥「耶穌基督成為肉身,來到人世間對人捨己、不計較的愛,是神的恩惠,人無法理解的,讓人知道不是憑人的經驗去理解世界,而是相信背後一個屬靈真相:在超乎人所能理解的層面去經驗一個神掌權的世界。這是幫助我們面對生命的低谷,如果沒有神,我們便無法去面對。神應許與我們同在,使我們有力量面對困難,使我們在絕望中有方向、有把握,祂改變生命的大能為我們帶來盼望。」在極傷痛的苦難中,他們一家人走得更近,並親身經歷神的同在及拯救,驚嘆神奇妙的作為!
人在困苦中,確實容易自怨自艾、恐懼,甚至遠離神,能衝破這個關口,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面像詩人一樣,向神坦然傾訴自己的苦況,甚至坦白說出自己的懷疑、哭訴埋怨,另一方面卻抓住神,相信神是自己唯一的拯救。回想神在我們的生命中的同在是怎麼樣的呢?安靜在神面前等候,就如詩廿七13~14(和修版)所言:「我深信在活人之地必得見耶和華的恩惠。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要等候耶和華!」
耶穌基督親臨人間,為救贖我們而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三天後復活,更已升上高天,坐在至高者的右邊,藉聖靈的降臨,一直與我們同在。但願在一切患難中,我們與主走得更近,惟獨祂有權柄、能力更新改變我們的生命!
禱文親愛的主耶穌,我們感謝讚美祢!因著祢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境嚇怕、退縮。祈求祢使我們剛強壯膽,在困境中專注仰望祢,賜我們力量經過如火般的試煉,也深信我們的生命被煉淨之後,便能活出像主基督的生命樣式,頌讚祢奇妙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 [格外的敬虔] 2023年3月21日芥菜種的信心太十七14~23
14 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裏,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
15 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裏,屢次跌在水裏。
16 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裏,他們卻不能醫治他。」
17 耶穌說:「噯!這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啊,我在你們這裏要到幾時呢?我忍耐你們
18 要到幾時呢?把他帶到我這裏來吧!」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癒了。
19 門徒暗暗地到耶穌
20 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
21 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
22 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
23 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地憂愁。經文淺釋耶穌與彼得、雅各和約翰剛從山上下來,便遇上一位父親哀求耶穌醫治他患了癲癇症的兒子,並表示那沒有一同上山的九位門徒幫不了忙。耶穌卻引用摩西對以色列人的言詞(申卅二5),去責備門徒和在場眾人的不信。從耶穌回答門徒的提問之中,學者推斷門徒雖然接受耶穌所賜的治病趕鬼的權柄,但是,對耶穌作為基督、神兒子的身分和使命,則未有充分的了解和相信,故此,當他們遇到未能將鬼趕走的挫折事件時,顯然信心也被動搖而無法完成使命。耶穌指出要有芥菜種的信心,就是一顆活著的信心,可藉著不斷經歷神而成長的,所以即使一點兒的信心,都能使人為神成就超乎人能力所及的大事,關鍵在於將信心建基於大有能力的神身上。增強信心的關鍵要訣是——禱告、禁食,這些並非是向神要求甚麼的行為,反而是藉此而叫人放下自己的執著、謙卑地向神降服,就做到專心、全心全意地依靠和親近神,貼近神的心意,人對神的懷疑或不信自然便會消減,信心便會堅固。
思想問題若要在自己的生命中經歷神,以致可以對神有芥菜種般的信心,便要多藉禱告親近神,體貼神的心意;若要明白神在自己身上的心意,則不能不花時間去研習神的話語。今天我們願意付上多少時間在禱告和讀經的功夫上呢?
文章分享進入大齋期第二週,我們讀到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在耶路撒冷的受苦,亦表示祂要離開門徒的時間迫近,門徒將要以信心去承接耶穌的天國使命。耶穌在這個故事中,刻意要將學習增強信心的關鍵要訣教導門徒。同樣地,今天教會承傳主耶穌基督的教導,在建立內部一些制度時,也會特別考慮到如何幫助肢體們操練信心。
在永光堂,任何弟兄姊妹若要納十一奉獻,必須向教會申請,與長老面談,再等待批核,然後才可以開始奉獻。相信在海內外的教會之中,也鮮有類似的規定。這當然不是教會刻意「擺姿態」,而是有其牧養考慮。
正如主耶穌的教導,信心是要慢慢的成長的。故此,教會希望每一位有意納十分一的肢體不單認同自己作為神家一分子而要對教會負上基本的責任和義務,更樂意對神豐厚的恩典作出回應,並且緊記主耶穌向神子民發出的挑戰:「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參路十二34)十一奉獻之所以是一項信心的行動而不是一般的捐獻,因為這是一項一生的奉獻承諾,開始了就不應隨意停止。而且,這奉獻並不是在收入有餘的情況下才作出的,而是如以色列民在每年收成中先取十分之一歸給耶和華為聖一樣(利廿七30)。換言之,餘下十分之九就是下次收成前的食糧,「是否足夠?」這個問題,就是對神信心的關鍵所在。
門徒因對耶穌的真正身分認識不足,以為治病趕鬼的能力可屬自己所有,固然是無法履行行使耶穌所賜予的能力與權柄。相反,人若以為自己所能使用的資源全是靠自己而得的時候,則無法獲得信靠神的經驗。惟有當人認定主耶穌基督為生命之主,透過履行祂的教導而經歷與祂同行,信心才可以一點一滴地累積,就如芥菜種一樣慢慢茁壯成長,直至他能相信神必不會叫實踐祂教導的人獨自面對困難,必要保守引領每一位真誠信靠祂的兒女,也必供應他們的一切所需。十一奉獻其實是一個很惟實的操練,所謂「錢財身外物」,人若連金錢也吝嗇,「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便無從談起了!
禱文慈愛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更渴慕認識祢,使我們也願意以信心去履行祢的教導,在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之中,操練與祢同行的信心,突破靈性生命的信心限制,接受並配合祢的天國使命,奉主耶穌基督之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