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修默想] 2023年9月29日珥一1~12(和修版)
1 耶和華的話臨到毗土珥的兒子約珥。
2 老年人哪,當聽這話;這地所有的居民哪,要側耳而聽。在你們的日子,或你們祖先的日子,曾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3 你們要將這事傳與子,子傳與孫,孫傳與後代。
4 剪蟲吃剩的,蝗蟲來吃;蝗蟲吃剩的,蝻子來吃;蝻子吃剩的,螞蚱來吃。
5 醉酒的人哪,要清醒,要哭泣;好酒的人哪,都要為甜酒哀號,因為酒從你們的口中斷絕了。
6 有一隊蝗蟲,強盛且不可數,上來侵犯我的地;牠的牙齒如獅子的牙齒,如母獅的大牙。
7 牠毀壞我的葡萄樹,撕裂我的無花果樹,剝光又丟棄,使枝條露白。
8 你要像童女腰束麻布,為她年少時的丈夫哀號。
9 耶和華的殿中斷絕素祭和澆酒祭,事奉耶和華的祭司都悲哀。
10 田荒涼,地悲哀;因為五穀毀壞,新酒枯竭,新的油也缺乏。
11 農夫啊,你們要慚愧;修整葡萄園的啊,你們要哀號;因為大麥、小麥與田間的莊稼全都毀了。
12 葡萄樹枯乾,無花果樹衰殘,石榴樹、棕樹、蘋果樹,田野一切的樹木都枯乾;眾人的喜樂盡都消逝。淺釋〈約珥書〉的年代難以考證,學者多認為約珥是猶太人從被擄之地回歸錫安時神所起用的先知。〈約珥書〉第一章特別強調,國人不應忘記猶大亡國被擄的苦難,當把這段不堪的歷史定為全國哀悼日,讓子孫後代世世記念,引以為鑒。約珥以蝗蟲、獅子比喻侵略者巴比倫,他們把猶大國徹底摧毀,猶如蝗蟲把地上一切都吃盡;把一切美好的生活都奪去,猶如獅子把葡萄樹、無花果樹都摧殘淨盡。約珥慨嘆,人們對禍患的來到毫無警覺的心,像醉酒的人一樣。因此,當禍患到來時無人能夠幸免,待嫁的童女要失去丈夫,祭司保不住聖殿,沒法如常供職,農夫失去所有莊嫁,田野所有的出產一朝荒涼,喜樂從此在地上消失。
禱文慈愛的天父,
祢在天上時刻看顧著我們,
但我們卻常渾渾噩噩,如同醉酒的人。
祢的話語明明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卻不屑一顧;
祢的聖道取了肉身與我們同在,我們卻只顧自己肉身的滿足;
祢的聖靈日日以微聲細語提醒我們,我們卻只留意世界的聲色。
於是,我們如羊走迷,偏行己路。
我們縱然敗壞,祢卻仍然愛我們,
祢容讓我們在苦難中經歷身心的磨洗,
當我們察看到自己的罪污和不堪,
就要從罪中醒悟過來,幡然回轉,回到祢的懷抱。
神啊!祢的救恩何其廣大,祢的慈愛何其難測。
神啊!我要舉起救恩的杯,宣揚祢的聖名。
禱告奉主耶穌的名字,阿們。 - [靈修默想] 2023年9月28日雅二18~20(和修版)
18 但是有人會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把你沒有行為的信心給我看,我就藉著我的行為把我的信心給你看。
19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得很好;連鬼魔也信,且怕得發抖。
20 你這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沒有用的嗎?淺釋「信心」是藉著信基督為人贖罪而在神面前稱義,「行為」是指出於愛神和愛人的具體行為。接續上文——「信心若沒有行為是死的」(參17節)的教導,真正有「信心」的人自然會顯出「行為」來,換言之「行為」是「信心」的試金石,是證明人確實以基督為生命之主,致力實踐基督的教導,反之,人若沒有因信心而來的行為,這人其實並未相信基督。雅各舉了一個叫人無從辯駁的例子:鬼魔(即邪靈)雖然相信神是獨一的創造主,也因神的威嚴和大能而懼怕,卻仍然選擇與神為敵,在末日時要接受神的審判。雅各責備以為有信心就無需行為的人為「虛浮的人」——即虛有其表而沒有真正得救生命的人,這樣的人如鬼魔一樣,最後必須接受神的審判。
禱文慈愛的父神,祢是獨一真神,是萬有之主,我們都是祢的子民。求祢幫助我們徹底的信靠祢,並遵從祢「愛神和愛人如己」的旨意,以行為證明我們對祢的信,並以榮神益人的生命見證基督的救贖大能。奉耶穌基督之名祈禱。阿們。
- [靈修默想] 2023年9月27日詩一四五1~8(和修版)
1 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你!我要永永遠遠稱頌你的名!
2 我要天天稱頌你,也要永永遠遠讚美你的名!
3 耶和華本為大,該受大讚美,其大無法測度。
4 這一代要對那一代頌讚你的作為,他們要傳揚你的大能。
5 他們要述說你威嚴榮耀的尊榮,我要默念你奇妙的作為。
6 人要傳講你可畏的能力,我也要傳揚你的偉大。
7 他們要將你可記念的大恩傳開,並要高唱你的公義。
8 耶和華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淺釋詩篇一四五篇是屬於詩篇卷五的讚美詩。詩人以希伯來文廿一字母作起頭,表達對神作出全面的頌讚。詩人在第一、二節,首先宣認耶和華是他的神及君王,並承諾一生一世、每天都要稱頌「神的名」。為甚麼詩人對神發出不止息的頌讚呢?因為詩人看到神的偉大與榮美,以及神對人的美善與恩慈,以不同的詞彙、不同的角度向神發出連串頌讚。詩人以尊崇、稱頌、頌讚幾個同義詞讚美神的偉大(3~6節),並要向人傳揚、述說、傳講、高唱神的美善與恩典的作為(7~8節)。最後,詩人以〈出埃及記〉,耶和華神第二次向摩西顯現時,向他的自我啟示「有恩惠,有憐憫,不輕易發怒,大有慈愛」,透露出耶和華的本性。神對人施恩憐憫,這是神愛的行動。神善待祂所造的萬物,即使面對人的叛逆,神卻不輕易發怒,不即時作出審判,反倒讓人有空間及時間作出回轉,經歷靈性的重生與生命的更新。「恩惠、憐憫、不輕易發怒」是神對人愛的流露,這是神展現的愛的行動。
禱文慈愛的天父,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願意我們在每天,都能讚美祢、稱頌祢的聖名!
從早到晚,都能經歷祢的恩典作為,
好叫我們降服在祢的愛裏,
領受祢的恩典,生命反照祢的榮光,
把榮耀歸給祢!
禱告奉恩主耶穌基督得勝之名,阿們! - [靈修默想] 2023年9月26日太十三31~35(和修版)
31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裏。
32 它原比所有的種子都小,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以致天上的飛鳥來在它的枝上築巢。」
33 他又對他們講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放進三斗麵裏,直到全團都發起來。」
34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不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甚麼。
35 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我要開口說比喻,說出從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淺釋耶穌常常就地取材,以日常生活接觸的事物為教材,闡述天國的道理,挑戰人反思生命。當時代的猶太人常用「芥菜種」來代表「細小」,他們知道這類種子「長起來」可以有多大,是不足以讓飛鳥築巢的。故耶穌這樣說必定引起聽眾的好奇心,意會到這不是他們一般所認知的種子生長狀況。換句話說,天國的宏大也是超乎他們理性所能明白和想像,而天國好像種子,種在人的心裏時,也將為人的生命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的影響,使人的生命徹底轉化。接著耶穌又以麵酵比喻天國,進一步說明天國的特質。麵酵「放進」麵粉團,待其發揮作用時,能促使粉團烘培出餵飽人的麵包,亦即是說,天國進入人心,必定叫人生命得著更新轉變,在人的生命中所發揮的改變力量,最終是藏不了,擋不住的,人人都能看得到,甚至惠及其他人的生命。福音書作者引用了詩七十八篇2節,為耶穌用比喻教導群眾的做法下了註腳,指出神從來也沒對百姓隱藏祂的牧養心懷,只是頑梗的百姓一再遠離神。此刻,神藉耶穌的宣講應驗祂遠古以來的應許,以「巧妙的手引導他們」(詩七八72)。
禱文慈愛的天父,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
祢鍥而不捨地尋找我們,甚至藉著主耶穌捨命拯救,
以真道轉化我們頑梗的生命,以慈愛與恩典環抱我們的一生,
我們若沒有了祢的同在同行,生命根本就沒有意義可言;
求祢保守我們一生也在祢手中,使我們緊緊地跟隨祢,
又賜我們又溫柔又有智慧的口舌,以及順服的心靈,
隨時被祢使用去尋找那些生命迷失的人,
把天國的種子撒進他們的心田,引導他們走向祢。 - [靈修默想] 2023年9月25日出十六4~5
4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
5 到第六天,他們要把所收進來的預備好了,比每天所收的多一倍。」淺釋摩西帶領以色列民離開埃及剛好一個月,也開始要面對生活需要的困難。今天經文就論到,他們要解決在曠野中食物供應的問題。以色列民出埃及時帶在身上的食物差不多吃完了,於是便向摩西和亞倫發怨言。神雖然沒有預早告訴大家,但一定早已作好安排,就是從天上降下嗎哪,讓以色列民收集起來作為食物。「法度」即「妥拉」,意即神的指示。神對嗎哪的收集有清晰的指示,每週的第一至第五天只可收集當天食用的分量,到了第六天則收集雙倍的,因為要預留一份在不工作的安息日中享用。有猶太拉比就指出,「試驗」在這裏解作「訓練」更為合適。神要訓練以色列民信神,知道有神作為他們生活的倚靠,他們便不須要也不可能累積食物。這安排也訓練以色列民形成守安息日的習慣,在開始每週的工作前親近神,思想和預備如何敬虔地過未來一週的生活。
禱文親愛的天父,祢讓我們經歷考驗,使我們的生命在祢的訓練後變得更加堅固,因為我們認識到,有祢作為我們的倚靠。祢是我們生命真正的保障,我們就不用為生活中的問題而憂慮,我們就能勇敢地面對前路,即使這是一條有如曠野那麼艱難的路程。父啊!我們感謝讚美祢的恩惠!願祢的名在全地被高舉、被頌揚!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