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路九 43下~45(和合本 2010)- 2025年3月30日

拒絕愚昧,常常覺醒主話語
路九 43下~45(和合本 2010)

43下 眾人正驚訝於耶穌所做的一切事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
44 你們要把這些話聽進去,因為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
45 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其中的意思對他們隱藏著,使他們不能明白,他們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

經文淺釋

當耶穌「所做的一切事」顯出「神的大能(或譯威榮)」,人群都正在「驚訝」耶穌所做的神蹟奇事時(第43節),耶穌頓時向門徒作出一個呼籲:「要把這些話聽進去」(第44節),這句是路加獨有的記述,為要強化耶穌所說之話的重要性。看來,耶穌是特意將注意力轉移至祂將要受的苦難上,再一次向門徒論及「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預告祂將要走上十字架的道路。短短兩節經文,把耶穌的身分與使命透過祂的榮耀與受苦緊接地展示出來。然而,耶穌榮耀的身分與甘願受苦的使命,兩者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的。

接著來到第45節所刻畫的情節,描述門徒「不明白」耶穌以上所說「這話」的意思,而似乎耶穌的話語「其中的意思」又是向他們「隱藏著」的,若故意不讓門徒明白神的心意與計畫。除了刻意的暫時性隱藏,門徒對著耶穌也「不敢問這話的意思」。因此,對於主耶穌再一次向門徒預告祂將踏上受難之路,門徒「不敢問」的呈現,就如實地反映他們的愚昧與無知。

思想問題
  1. 耶穌多次向門徒提及自己要走十字架的道路,目的是為何?
  2. 對於神重複地向你揭示祂的心意,你會如何回應?當中會否曾經歷內心的想望與神的旨意存在差異?你又會如何跨越呢?
文章分享:胡凱澄牧師(筲箕灣堂)

第九章的經文段落,耶穌令眾人都詫異神的大能,原因來自耶穌連續以兩種不同的方式彰顯祂的榮耀(第18~36節、37~43上節):從使徒彼得宣認耶穌為「神所立的基督」(第20節),到耶穌「面貌改變」(第29節)且「在榮光裏顯現」(第31節),以及耶穌趕出在孩子身上的污靈,門徒不能「把那靈趕出去」(第40節),耶穌卻「把孩子治好」(第42節)。

耶穌大能的顯露後,祂隨即預言「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第22節);耶穌又在榮光顯現時,與摩西和以利亞談論自己「去世的事」(第31節)。然而門徒對耶穌的回應卻是:「我們在這裏真好」(第33節),這是因為他們仍不明白耶穌已預告將踏上十架之路;門徒領受了所賜的能力,仍不能施行醫治,是因為他們仍屬於那「又不信又悖謬的世代」(第41節)。

第43下~45節的段落,耶穌再次提及祂所經歷的苦難,並提醒門徒祂甘願受苦以實踐使命的心志從沒變改。而耶穌「將要被交在人手裏」(第44節),這是因為祂來的目的乃是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然而門徒仍舊「不明白這話」(第45節)的意義。耶穌要求門徒「要把這些話聽進去」(第44節),是對他們的命令:門徒必須認真聆聽、並不斷思索和回想耶穌的受苦與死亡。

耶穌抓住機會再次教導門徒祂曾經傳授的真理:祂必須被交在人手裏,必須經過十字架上受苦至死之路,來成全神的計畫。耶穌所行的神蹟以及祂所展露的威榮,都不能攔阻祂「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耶穌的話簡單易明,但門徒既不理解,又「不敢問這話的意思」(第45節),像未能跨越心中存在對耶穌的想法與期望,而不願進入神的真道與啟示之中。

耶穌對門徒的召喚會否發生在我們身上?對於神向我們說重複的話,我們會否經歷信心動搖、心存偏執的狀態而錯過神的旨意?願我們常常覺醒主話。

禱文

慈愛的父神:

我們來到祢面前,求祢幫助我們向祢降服,誠心向祢坦露我們信心的軟弱與心思的偏執。求祢介入我們的生命,除去一切攔阻我們明白祢旨意的罪,憐憫我們,赦免因我們的頑梗而得罪祢,求祢幫助我們拒絕愚昧、常常覺醒主話,忠心回應祢。

禱告乃奉耶穌基督之名。阿們!

願祢的國降臨(28天代禱):第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