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伯廿四 18~ 25 – 2025年4月4日

看似混亂實則有序
伯廿四18~25(和合本 2010)

18「惡人在水面上快速飄盪,他們在地上所得的產業被詛咒;無人再回到他們的葡萄園。
19 乾旱炎熱融化雪水;陰間也如此吞沒犯罪的人。
20 懷他的母胎忘記他;蟲子要吃他,覺得甘甜;他不再被人記念;不義的人必如樹折斷。
21「他與不懷孕不生育的婦人交往(「他與……交往」:七十士譯本和其他古譯本是「他惡待不懷孕的婦人」),卻不善待寡婦。
22 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那性命難保的人仍然興起。
23 神使他安穩,他就有所倚靠;神的眼目看顧他們的道路。
24 他們高升,不過片刻就沒有了;他們降為卑,被除滅,與眾人一樣(「他們降為卑……一樣」或譯「他們像花一樣枯乾凋謝」),又如穀的穗子被割下。
25 若不是這樣,誰能指證我是說謊的,以我的言語為毫無根據呢?」

經文淺釋

在〈約伯記〉第廿四章 2 ~ 17 節,約伯力數「不義的人」的惡言惡行,緊接的段落則透過幾個意象:水面上快速飄盪、雪水融化、「陰間」、折斷的樹、「懷他的母胎忘記他」、被蟲子吃等,力陳「不義的人」背向神,言行張狂,但在世上根本就如一個活死人般活著,生命沒有根基,隨波逐流,毫無價值可言,最終生命消逝得無影無蹤,結局悲慘。「然而」在第 22 節的意思指「儘管不義的人是這樣子」,不過,神仍以大能「保存」及「興起」這等人,意即神在他們的人生歲月裏,伸手扶持和「看顧」他們,使他們能過得安穩安逸。「高升」與「降為卑」這強烈的對比,凸顯惡人似乎事事亨通,不過他們最終必「被除滅」,「與眾人一樣」,最後也會步入生命終局。「片刻就沒有了」(第 24 節)這短句提供了重要的參照,不是要指出確實時間,而是強調今生的生命轉眼即逝,一切也有期限。當約伯的朋友以神必賞善罰惡的說法來安慰他,約伯卻以永世的視覺反思今生的遭遇,深刻地洞察神的作為。

思想問題

在眼見惡無惡報,亦不知道受苦日子何時完結的情況下,約伯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在這樣的處境中仍堅持相信神的主權。這亦是對我們發出的挑戰,我們會怎樣回應呢?

文章分享:李淑儀牧師(永光堂)

〈約伯記〉第廿四章是以約伯提出的兩道問題展開的,神為何不定下惡人得報應,義人不再受苦的期限,且讓認識神的人看到這日子(伯廿四 1)。約伯描繪惡人得勢的畫面,一如俗語所形容:「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放眼現實生活,惡人惡事隨處可見,所作所為令人氣憤,人自然會切望神賞善罰惡。不知道約伯的提問,或多或少,有沒有引發我們內心的共鳴呢?

約伯的朋友們認為惡人必在今生受到懲罰,「然而」一詞反映約伯持不同的看法。智慧傳統常描述神的恩典遍及世人,通過神的創造而賜下,使人得以存活(詩一四五 9),神學家稱之為「自然的恩典」。只是,「片刻就沒有了」(伯廿四 24)暗示人生有限期,人只求活一個滿足今生慾望需要的人生,漠視生命真相,不在乎失落了神造人時安置在人心中的靈性,更不求永恆的盼望,那就等於活在有今生無永世的景況,人只會在眼前的得與失、成與敗、福與禍之間進退失據、猶豫不定,心思意念被現世的一切所牽動與主導,甚至把神的作為簡化,限制在粗略設想的因果報應之中。

幾年前逛書店,看到一本吸睛的書,毫不猶疑便買下來。那本書叫《神啊,祢是來整我們的嗎?》,作者是耶穌會修士,從分享自身痛苦的經歷和反思中,引導讀者用深邃的目光來看受苦,反省個人與神的關係。書中提及信仰生命的成長,視乎我們能否看得出在平凡無奇、普通的每一天,神都在做著祂在基督裏所做的事,不讓邪惡、死亡及毀滅劃下句號,讓人能透過基督的力量,以祂的奇異恩典,在最壞的情況下還能做到最好,用光明與生命寫下結局。還剩不多的時日,耶穌便要面對十架苦難,惡人看似得勢,卻也是神的主權和恩典彰顯的一刻,祂使我們的生命重置,設下了新生命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拒絕以惡報惡,只願美好的事發生在人身上,因為這正是神待我們的方式。

禱文

慈愛的天父,
看到惡人得勢時,我們感到失望與沮喪,求祢寬恕我們人性的軟弱,堅固我們怯懦的心。我們決意將生命的主權交予祢,我們知道無論在甚麼景況,祢才是那真正的掌權者,因此我們信靠祢、仰望祢,向祢禱告。
奉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


願祢的國降臨(28天代禱):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