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路十九45~48 – 2025年4月14日

你在教會做甚麼買賣?
路十九45~48(和合本 2010)

45 耶穌一進聖殿就趕出在裏面做買賣的人,
46 對他們說:「經上說:『我的殿是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47 耶穌天天在聖殿裏教導人。祭司長、文士和百姓的領袖都想殺他,
48 但找不出方法來,因為百姓都側耳聽他。

經文淺釋

聖殿即禱告的殿,是敬拜神的中心,讓人在此親近及事奉神。而耶穌「潔淨聖殿」的行動,揭露了當時宗教體制的腐敗和信仰生活偏離本質的問題。在聖殿內有預備獻祭的地方,百姓先在兌換處將金錢「兌換」成聖殿幣,再去祭物區「換購」所需的祭牲(如牛羊)與物品(如酒與油)。這些輔助獻祭的活動本來是非牟利的,卻淪為宗教領袖及特許商戶以權謀私的途徑。他們在「賊窩」各懷鬼胎,透過壟斷貨幣兌換率、操控祭物的供應及其價格,不僅剝削百姓,分散了百姓對敬拜的專注,更破壞了聖殿應有的氛圍。他們的行為變相是藐視神的舉動。

耶穌「潔淨聖殿」的一連串撥亂反正的行動,是對屬神子民的靈性生命進行去污、潔淨與重建。耶穌以道喚醒他們對敬拜生活的反思,恢復聖殿作為人親近神的地方,實現彌賽亞時代對聖殿潔淨的期待(參瑪三1)。然而,耶穌的行動觸怒了宗教領袖,最終成為他們策畫殺害祂的原因。

思想問題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信徒互為肢體,按基督的教導親近、事奉及傳揚神。當代的教會內不會出現「明買明賣」的活動。但有哪些「以權謀私」的思想與行為,會分散我們對親近與事奉神的專注,甚至偏離主道而不自覺呢?

文章分享:鄧恒生宣教師(永光堂)

誰是在殿裏「做買賣的人」?有人說,是那些特許商戶和百姓,因為這是從經文直接觀察得出來的答案,也有人說是宗教領袖,因為他們才是默許一切不義之事發生的罪魁。

「做買賣的人」是指任何假借神的名義「以權謀私」的人,即那些在親近及事奉神時,只求滿足自己私慾的人。當時,百姓對神行禮如儀,為求心安理得及生活順遂;而特許商戶則操控所供應的祭物種類及其價格,以謀取財利;宗教領袖則「隻眼開、隻眼閉」來籠絡權貴,以鞏固自己的地位與權利。聖殿本應是屬神子民親近、事奉神的地方,但這些行為使聖殿變成了「賊窩」。

現代教會雖然不再有「明買明賣」的活動,但「交易式」的信仰思想與行為依然存在,並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例如,禱告是人親近神的權利,但有些人卻將禱告變成要求神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的方式;奉獻本是經歷信心的機會,但有些人卻將金錢奉獻視為獲取祝福的途徑,期待神以健康、事業成功或物質供應「回報」自己;教會本是神賜予人豐盛生命的家園,但有些人卻利用教會的資源謀取私利,例如利用人脈推銷產品或尋求商業機會,甚至在教會活動中隱晦地進行自我宣傳。

回顧自己的事奉經歷,我也曾是「做買賣的人」。初信時,我雖知道組員是神家裏的弟兄姊妹,但我總希望別人先關心我,同樣我只在意那些關心我的人。事奉的心態也參雜了私心,我渴望得到肯定與讚賞,而非單純出於愛神或愛人的動機。擔任隊工幹事時,我甚至曾利用自己身分與影響力,忽視部分同工的意見,主導決策,只為證明自己的觀點無誤。

「交易式」的信仰誤用了神的恩典與供應,將其變成滿足私慾的工具。然而,真正的信仰生活始於聆聽並遵行神的話語,使我們的生命去污、潔淨及重建。基督的榜樣提醒我們,信仰的核心是十字架的道路,是一條捨己、背十字架的道路,而非追求個人滿足的途徑。

禱文

親愛的天父,
懇求祢垂憐我們的無知與自私,因很多時候我們親手斷送祢所賜的福氣。願祢的話語督責我們的不是,引導我們省察自己生命中有哪些「交易式」的信仰思想及行為,賜力量給我們悔改。願我們每天能按著祢的教導及榜樣,好好展開親近及事奉祢的生活。

奉主耶穌基督之名祈禱。阿們!


願祢的國降臨(28天代禱):第二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