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9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10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消逝。
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說話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長大成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12 我們現在是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認識的有限,到那時就全認識,如同主認識我一樣。
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口才、知識都全備」(林前一5),但經文這裏卻指出他們的口才和知識都是有限的。這是因為他們高舉自身擁有的恩賜和知識,來證明自己與眾不同,變相將屬靈的事貶低為屬世的爭競手段,失卻了恩賜和知識原本用來造就教會和生命的永恆價值。
因此,保羅首先提出幼童長大成人的意象,諷刺信徒「鬥恩賜」的表現,反映他們的屬靈生命幼稚。如果他們希望從這種狀態中成長,就必須認清自己因追逐短暫的虛榮而偏離了焦點,並放下無意義的追逐。
保羅繼而提出從鏡子到面對面觀看的意象,諷刺信徒自以為了解生命的一切真相,實際上卻一知半解。在永恆的歲月中,關於神的知識最終都將成為眼見的事實。因此,當信徒自以為憑個人的聰明比別人更掌握真理時,他們應該認清自己所知的不過是微不足道。
在《林前》第十三章最著名的「愛的篇章」中,保羅不斷提醒信徒,不應花時間追逐比較和爭競,而是應該追求在今生不斷認識和經歷基督的愛,並在愛中不斷地成長。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將各樣的恩賜與知識賜給我們。祈求祢校正我們的焦點,從追求短暫的虛榮,轉向渴慕祢永恆的國度,善用祢所賜給我們的恩賜建立群體和造就生命。願我們在當中更深體會祢的大愛,生命不斷成長。我們如此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