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默想] 林前十四6~12(和修版)- 2025年5月20日

林前十四6~12(和修版)

6 弟兄們,我到你們那裏去,若只說方言,不用啟示,或知識,或預言,或教導,給你們講解,我對你們有甚麼益處呢?
7 就連那有聲而沒有生命的東西,如簫,如琴,發出來的音若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
8 號角吹出來的音若不清楚,誰會預備打仗呢?
9 你們也是如此;若用舌頭說聽不懂的信息,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你們就是向空氣說話了。
10 世上有許多種語言,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
11 我若不明白那語言的意思,說話的人必以我為未開化的人,我也以他為未開化的人。
12 你們也是如此,既然你們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追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

淺釋

保羅透過假設性問題,引導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設身處地去反思——假設保羅探訪教會,除了說方言之外甚麼都不做,這樣不能為群體帶來任何造就。
保羅也透過樂器作比喻。簫和琴代表所有管樂和弦樂樂器,若然所有樂器發出的音調和音色都一樣,無論它們發出再多的聲音也沒有作用和意義,甚至只會淪為噪音。打仗時吹的號角也如此,若然號角單單發聲而沒有清晰傳達軍官的命令,這樣聲音不但沒有意義,甚至會擾亂軍心。

保羅藉這些比喻教導信徒,若信徒所發出的言語不能被理解,那麼這些言語傳到別人耳中也沒有意義可言。人若只追求說方言的恩賜,但自己和他人都不曉得說話的內容,根本不能造就人。保羅欣賞弟兄姊妹追求屬靈恩賜,但提醒他們要追求能造就教會,使肢體能夠生命成長的恩賜。保羅進而指出,語言的作用是溝通,若語言反而成為肢體互相溝通的阻礙,甚至因誤會而引起紛爭,就得不償失了。

默想/祈禱

我們未必會追求說方言,不過自說自話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話的情況並不罕見。說話和有效溝通可以是兩回事。我們如何在說話上多花心思和功夫,去建立人的生命呢?

禱文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賜我們有口舌能去表達。祈求祢加添我們說話的智慧,在適當的時候勒住我們的舌頭,以致我們口中的言語蒙祢喜悅,能夠被祢使用去建立別人的生命。我們如此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