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歡迎收聽2025年5月30日的靈修默想。今日的主題是「刺與樑木」,在開始聽今日的靈修內容之先,讓我們先有一段安靜的時間,藉著慢慢深呼吸,祈求聖靈預備我們的心。
39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裏嗎?
40 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41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42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弟兄姊妹,今日我們所觀賞的是巴洛克時期義大利畫家費堤(Domenico Fetti)所畫的《刺與樑木》。
在剛剛讀的經文的前一個段落,耶穌教導衆人要愛仇敵和不要論斷人。之後,耶穌用刺與樑木的比喻去總結這兩個教導。
在開始導航默想之前,讓我們先靜靜觀看這幅畫。你可以留意這幅畫的人物、物件、構圖。整幅畫給你甚麼感覺?當你細心留意畫中的人物細節,它又帶給你甚麼感受和想法呢? 不知道父神通過這幅畫,想向你說甚麼呢?
愛仇敵和不要論斷人的教導,跟這個比喻有什麽關係呢?
這兩個教導,其實都跟人只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看待別人,以致雙重標準有關。
在愛仇敵的教導中,耶穌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31節),因爲我們也可能成爲別人眼中的仇敵而不自知。
在不要論斷的教導中,耶穌提到「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38節),因爲當我們以論斷別人的標準來檢視自己的生命,可能發現自己往往五十步笑百步,也逃不過神的審判。
讓我們透過這幅畫,更深反思耶穌這個刺與樑木的比喻。
我們可以首先觀察一下畫中的兩個人。他們的位置、神情和動作是怎樣的呢?這帶給你什麽感覺呢?
讓我們將焦點放在左邊、留著鬍鬚的老人身上。他坐在樓梯的最高處,舉起右手,用食指指向右邊的年輕人。
你認爲他在做什麽呢?
讓我們將焦點轉移到在右邊的年輕人身上。年輕人站在樓梯的地處,身體微微向老人傾斜,並將手臂放在他們之間的矮牆上。
年輕人也有舉起手回應老人。與老人的手比較,年輕人舉手的位置、姿勢和力度是怎樣的呢?
在這幅畫中,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必然是那根從右邊牆壁伸出來的巨大樑木,橫跨畫作接近四分之三。它幾乎觸及老人的左眼,而它的刺往相反方向伸出,也幾乎觸及年輕人的眼睛。
面對眼前如此巨大的樑木,老人的表情是怎樣的呢?
你認爲他有否見到並在意這樑木呢?
面對眼前如此細小而尖銳的刺,年輕人人的表情是怎樣的呢?
你認爲他有否見到並在意這刺呢?
讓我們將目光擴闊,留意一下這幅畫在光線上的運用,以及光暗的對比。
從天而來的光線,射了在哪裏呢?
光照在年輕人的臉和上半身,他面向著光,背向黑暗,使他的面容顯得更加清晰。
老人幾乎完全處於陰影中,只有他的右手和部分右膝在燈光下。
他在光明之下的右手看似有力,處於陰影中的左手卻要靠著牆作支撐,反映出他看似有力的指責背後,藏著自身的軟弱和幽暗。
耶穌透過這刺與樑木的比喻,帶出一個真正明白自己不過是不堪的罪人、體會自己領受神赦免之恩的人,他不會希望別人因為罪的緣故受而神的責難和追討,也不會論斷別人和將別人放在自己的對立面。當我們將心比己,自然不會對他人過於苛刻,會對別人的軟弱或錯誤有多一點諒解。
親愛的父神,感謝祢先寬容我們,讓我們有改過的機會。祈求祢幫助我們用祢愛我們的方式,去愛我們身邊的人,好讓自己和別人的軟弱與限制都能在祢的愛中被轉化。我們如此禱告,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名字,阿們。
圖片資訊: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3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