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題︰《最後的使徒︰晚年約翰的生命之道和智慧之言》
約翰一二三書,是晚年的使徒約翰,在以弗所撰寫而成的。估計當時約翰正處於80至90歲的高齡,他作為最後一位仍在世的使徒,用盡他生命還存有的力氣;循循善誘的教誨當時的信徒,務要在真道上扎根進深,並在屬靈關係上彼此相愛扶持。
約翰對羊群發出由衷的勸導,並警惕他們要提防敵基督,免得惡者通過異端來混亂純正的真理。他始終如一又堅定有力地擁抱和守住他所心愛的教會,在使徒的位分上,他發出了最後的信仰宣言。
也許,我們會發現這三封書信,竟同時呼應著我們當代的處境,鼓勵和安慰我們謙卑地持守聖道,在這同樣歪曲悖謬的世代,發揮信仰群體見證的力量,選擇以神的兒女的身份,活出信仰的人格力量!
在這十五天的靈修之旅,除了默想經文的信息以外,我們將會以收信者第一身的角色,來作出自身的整理。在最後部分,會通過三個提問,讓經文在今天仍然向我們的生命說話。
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
—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看見了,現在又作見證,把原與父同在,並且向我們顯現過的那永遠的生命傳揚給你們
— 我們把所看見、所聽見的傳揚給你們,為要使你們也與我們有團契,而我們的團契是與父和他兒子耶穌基督所共有的。
我們把這些事寫給你們,使我們的喜樂得以滿足。
約翰一開始便提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這正正呼應著他在《約翰福音》同樣以「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為起頭。他所強調的「道」,並非抽象的哲理,而是成了肉身的基督。基督就是活現在人間的道,讓人認識神和經歷神。晚年的約翰,稱這道為「生命之道」,強調這道帶來生命,使人與生命賜予者相連,也讓人因基督的救恩而得著「永遠的生命」。
「聽見、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是約翰的親身經歷,他自己也成為了「生命之道」的見證者。約翰的信仰見證,目的是把人帶進神聖的關係之中。這裡兩次提到「團契」,而「團契」這個詞有三個層次的意思︰一是指信徒個別與神的關係、二是信徒之間主內的屬靈關係,三是歷代的整個信仰群體,共同對神召命的回應與傳承的永恆團契。三種關係互相緊扣,既是指到內在與神的契合,也同時是指到信仰群體要活出的神聖關係和福音使命。
個別信徒與神的關係,是信徒間彼此相連相繫的基礎。沒有與神個別的關係,人與人的接觸都只不過是人際的交往,不可能有靈裡的分享。同時,當我們覺醒自己是歷代信仰群體的一分子,就會有意識地在自己身處的歷史時刻,傳承著教會的福音使命,把生命之道代代傳揚下去。因此,沒有獨善其身的基督信仰,人也不可能在信仰群體的關係之外,而可以圓滿在世的福音使命。
最後一節,約翰分享自己靈裡的喜樂,就是自己雖然已經一把年紀,仍然可以與人分享生命之道,並邀請人進入這神聖的團契和使命之中。他視自己的喜樂就是自己的福分,見到信徒個別與神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又同時在生命分享和使命同行的團契中互相建立,使他生命滿足和無憾!
當我閱讀到約翰這段分享時,我深被觸動。原來我在基督裡的生命和屬靈的團契,會讓約翰感到喜樂滿溢。微小的我的點滴成長,竟可以讓使徒心感滿足,這也使我有種受寵若驚的快樂。當我知道有人在乎我的靈性和靈命成長,他會因我而被鼓舞時,我有一種說不出的被接納、被肯定和被珍惜的安慰!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在意別人的評價,或為了討好別人而追求成長,而是我深感被記念和被顧愛的溫暖,使我也喜樂地在屬靈團契中逐漸長進。可是,有些時候我不熱衷於屬靈分享,還常東拉西扯的談天說地,影響了弟兄姊妹間的信仰對談和生命交流;今次約翰在書信中所強調的「團契」真義,提醒我要建立起肢體間的靈裡關係,並且追求一起學習分享生命之道,共同參與在傳揚福音的使命上。
因約翰那分愛的感染,我也開始留意在我所屬的團隊和小組中,是否有人被忽略而在孤單中灰心或隨流失去。我開始發現自己在群體中的主動角色,我不單只是被照顧者,還可以成為肢體的同行者,讓人共享這屬靈的美好團契。我為自己不再選擇作旁觀者而欣喜,內心默默祈求神也使用我這小信徒啊!
你們務要平安入世,勇敢為人,
保持信心,勿以惡報惡,
鼓勵灰心者,扶持軟弱者,援助困苦者,
尊敬眾人,愛主事主,
在聖靈的能力中,歡欣喜樂。
又願全能的上帝︰聖父、聖子、聖靈,
賜福與你們,保護你們,直至永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