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福音書:路九51~62 週日
9:51 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
9:52 便打發使者在他前頭走。他們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個村莊,要為他預備。
9:53 那裏的人不接待他,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
9:54 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有古卷沒有像以利亞所做的這幾個字)嗎?」
9:55 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9:56 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性命或譯:靈魂;下同),是要救人的性命。」說著就往別的村莊去了(有古卷只有五十五節首句,五十六節末句)。
9:57 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9:58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9:59 又對一個人說:「跟從我來!」那人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9:60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 神國的道。」
9:61 又有一人說:「主,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
9:62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
淺釋:
耶穌為著完成天父交託的使命,與門徒從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開展十架救贖旅程,他們一開始已在撒馬利亞遭到拒絕。撒馬利亞人與猶太人間的歷史傷痕可追溯至公元前8世紀,北國以色列戰敗後與異族通婚,衍生兩國對政治宗教的極大分歧,猶太人視撒馬利亞人為不潔及可憎惡的。他們彼此憎恨、互不相讓。縱然民族間的傷痛是真實的,但從耶穌責備門徒的回應卻表明耶穌來世的目的不是為審判世人,而是為上帝赦罪之恩。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上,福音書作者記載了三個有關跟隨耶穌的提問和對答,耶穌的回應糾正了跟從者對於作門徒身分的謬誤及錯誤期望,表明跟隨耶穌乃是要付上很大代價的決定。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耶穌挑戰門徒該認清宣講上帝國度在其生命中的優先次序。
反省:
耶穌對撒馬利亞人的態度,對今天我們作信徒的有什麼提醒?當傳福音或與人分享信仰遭人拒絕或被藐視時,我們又應以什麼態度回應?作耶穌的門徒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對你而言,你願意為信仰付出多大代價呢?
代禱:《代禱的邀約》── 天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