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路廿三50~ 56 – 2025年4月19日

你會留下怎樣的軌跡?
路廿三50~56 (和合本 2010)

50 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議員,為人善良正直,
51 卻沒有附從別人的所謀所為。他是猶太的亞利馬太城人,素常盼望著神的國。
52 這人去見彼拉多,請求要耶穌的身體。
53 他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鑿巖而成的墳墓裏;那墳墓從來沒有葬過人。
54 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快到了。
55 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他的身體怎樣安放。
56 她們就回去,預備了香料香膏。在安息日,她們遵照誡命安息了。

經文淺釋

耶穌死在極其羞辱的十字架上,祂的安葬卻反映大眾對祂的尊重。當時被釘十字架的死囚只能草率埋掉,但耶穌的遺體卻被愛祂的人用細麻布包好,安放在沒有人葬過的新墳裏,等待安息日過後再膏抹。這反映把耶穌陷害致死的所為不得人心,人們以好好安葬耶穌的行動來記念他們所愛、所敬重的主,同時亦向外表堂皇但內心卑劣齷齪的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作無聲的抗議。亞利馬太的約瑟是公會的一分子,他把耶穌的遺體取下來並以高規格安葬的行動向耶穌致敬,更表明他反對祭司和文士的惡行,拒絕與他們同夥。亞利馬太的約瑟「素常盼望著神的國」,說明他與西面和亞拿一樣,是等候神國降臨的人。與尼哥德慕一樣,他也是暗地裏跟隨耶穌的人,在關鍵時刻表露自己的身分,宣示自己是耶穌的門徒。

思想問題
  1. 你知道身邊的人和弟兄姊妹對你的信仰態度有甚麼評價嗎?他們的評價對你屬靈生命的追求有甚麼啟示?
  2. 我們都蒙恩有天父兒女的身分,請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如何改進,才能愈與這身分相稱?
文章分享:周健雄牧師(永光堂)

信念改變人生;雖然一個人所屬的種族、膚色和血源是與生俱來的,但當身分認同一旦改變,這些天生的限制並不能阻止人追尋改變。

信仰亦然,在伊斯蘭世界,穆斯林的身分隨著出生而賦予,但總有人在發現到更值得相信的真理後,儘管知道改變信仰極可能受到親人的離棄、社會的譴責,甚至法律的制裁,依然勇往直前,無懼無畏地毅然改教。土耳其國際五旬節聖潔會的以實馬利.施連根牧師(Pastor Ismail Serinken) 就是其中一例。

以實馬利在大學時期經歷了在基督裏的喜樂和自由,就歸信基督,他說:「伊斯蘭教認為一切善和惡都來自阿拉,無非叫人害怕以致順從,但我所信的神只有善而無惡。」以實馬利信主後,不但主動向同學傳福音,後來更奉獻成為傳道人,在安哥拉和老底嘉成立了教會,二十多年來帶領了許多穆斯林歸向基督。以實馬利的家人也是他傳福音的夥伴,他與妻子一起牧養教會,大兒子協助父親透過電視、社交媒體、互聯網等向青年人傳福音,小兒子是教會敬拜隊的成員,女兒自三歲起就在教會獻詩。他們一家人同心事奉,印證了「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廿四 15 下)這句話所呈現的豐盛的生命。

或許你會認為土耳其離我們太遠,近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拋棄傳統偶像崇拜而改信基督的美好見證。許多長者半生都燒香拜神,有的還供奉偶像。但他們一旦被子女或親友的真誠觸動,打開了心扉,參加了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下認識真道,就義無反顧地離棄偶像,歸信基督。每年長者們在洗禮池懷著感恩的心,既歡愉又帶著幾分緊張,當著眾人宣認耶穌基督是他們的生命之主,這場面實在令人動容,印證了「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 31)這句話的無比分量。

野外登山若不熟悉地形,若有人沿著叢林綁下的絲帶作為指引,就不怕被困於山林。屬靈生命的攀登也如是,許多尋找生命之道的人,會循著我們在信仰路上所留下的軌跡前行。這些軌跡將引領他們登頂,抑或會令他們迷失於荒野,我們要負上很大的責任。生命影響生命,我們能不謹慎嗎?!

禱文

慈愛的父神,

我們蒙恩作祢的兒女,自知要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活出祢喜悅的生命樣式。求祢加添我們渴慕屬靈長進的心志,效法基督的生命樣式,走上成聖成義的路,不但自己長進,也領人走上這條豐盛的路。

奉主耶穌的名字祈禱,阿們!


願祢的國降臨(28天代禱):第二十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