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些撒都該人來見耶穌。他們說沒有復活這回事,於是問耶穌:
28「老師,摩西為我們寫下這話:『某人的哥哥若死了,有妻無子,他該娶哥哥的妻子,為哥哥生子立後。』
29 那麼,有兄弟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沒有孩子死了。
30 第二個、
31 第三個也娶過她;同樣地,七個人都娶過她,沒有留下孩子就死了。
32 後來,那婦人也死了。
33 那麼,在復活的時候,那婦人是哪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她。」
34 耶穌對他們說:「這世代的人有娶有嫁,
35 惟有配得那要來的世代和從死人中復活的人不娶也不嫁。
36 因為他們不能再死,和天使一樣;既然是復活的人,他們就是神的兒子。
37 至於死人復活,摩西在《荊棘篇》上就指明了,他稱主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38 神不是死人的神,而是活人的神,因為對他來說,人都是活的。」
39 有幾個文士說:「老師,你說得好。」
40 以後,他們不敢再問他甚麼了。
撒都該人屬於猶太社會中的貴族階層,由祭司家族及當時的權貴組成,雖然他們常與法利賽人一同出現,挑戰耶穌的言行與權柄,但在信仰上卻有明顯分歧。撒都該人只接受摩西五經的教導,拒絕相信死後復活。撒都該人根據申廿五5-6的條例,構想一個極端的情境來刁難耶穌。根據律法,若男子去世且未留子嗣,其兄弟有責任娶寡嫂為妻,以延續亡者的家族名號並保障寡婦的生活。不過,撒都該人的質疑卻暴露了他們錯誤以為復活只是今生的延續。耶穌引用《出》第三章,強調神是掌管生與死的主宰,祂的權能超越人間關係,復活的人才能進入神所預備的新世代。耶穌進一步說明,「配得那要來的世代和從死人中復活」的人會被稱為「神的兒子」。「配得」帶有「經過審查後,確認某人是否有資格獲得特定認可」的意思。換言之,耶穌暗示有些人是「不配得」的,關鍵在於人有否活出反映神的形象,蒙神悅納的生命樣式。耶穌藉此批評撒都該人的靈性昏暗,不明白真理。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賜下祢的話語,成為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求祢赦免我們很多時缺乏謙卑與開放的心,未能真誠地尋求祢的心意,甚至讓自己失去信仰的焦點,誤解了祢的心意。求聖靈的光引導我們,幫助我們不只是聽道,更有能力行出真理。願祢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的準繩,引導我們走在祢所悅納的道路上,生命被更新、被塑造,並蒙祢使用榮耀祢的名字。奉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