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我忍夠你了! 3月26日, 2021

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伯十一 1~4(和修版)

1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
2「這許多的話豈不該回答嗎?多嘴多舌的人豈可成為義呢?
3 你誇大的話豈能使人不作聲嗎?你戲笑的時候豈沒有人使你受辱嗎?
4 你說:『我的教導純全,我在你眼前是清潔的。』」

經文淺釋

第三位朋友瑣法的言論最激烈,完全沒有帶給約伯半點安慰。對他來說,人只有兩類,要不就是敬虔人,要不就是狂傲人。約伯既口出狂言,必屬後者;第2節的反詰,正表明瑣法對約伯的判斷。「多嘴多舌的人」就是大放厥詞、口不對心的人,這樣的人自然在言語上難免有過。「誇大的話」指空洞無物、吹牛的言論,「使人不作聲」的意思是在言語爭辯上勝出。瑣法認為,真相不過是無人發言制止或指責約伯(第3節下),因此瑣法要挺身而出,而第4節正是他要作出辯駁的重點。那並非對約伯先前的言論直接的引述,且有刻意矮化約伯之嫌。瑣法認為約伯不過是以為自己的信仰(「教導」在此的意思)毫無雜質,而他膽敢自稱在神面前「是清潔的」,就是完美無瑕的意思,其實,約伯堅稱自己無罪,所指的不過是他在心思和行為上是正直的(如:伯九20~21),卻不是完美無瑕;約伯從沒說他沒有犯過罪,只是說他的心思和行為怎也不致招來如此大禍而已。

思想問題
  1. 且別指責瑣法不近人情。請靜下來想想:那次我感到「唔出聲唔得」,到底是為了甚麼?
  2. 當我們認為必須要捍衛真理/主持公道的時候,我們怎樣確定自己理直氣壯,對方則理屈詞窮呢?
文章分享

經典民謠【寂靜之聲】 The Sounds of Silence 有三句歌詞,反映了作者眼中美國社會人情淡薄: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他們交談著卻沒有真正說話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他們聽到聲音卻沒有真正傾聽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他們寫著一些沒有傳達任何心聲的歌曲

人與人之間,閒話家常固然是有的,但心底話呢?太多時候我們欲言又止。在一個害怕會被人出賣、篤灰、告發的世界,先別說人要清清楚楚地表達自己有多難,就算我們勇敢如約伯,振振有詞,感情澎湃,也保證不了對方正在傾聽,還是只聽到聲音,甚至正在心底盤算,待我們的聲音停下來時作出致命的反擊。

那麼,聆聽為甚麼困難?瑣法也許是個人辦。他與另外兩位友人聽聞約伯的遭遇,遠道而來,難道不是出於朋友之義嗎?他們的眼淚豈是虛假的嗎?他們豈不都默默無聲地與約伯坐了七日七夜嗎?(伯二12~13)怎料,等到約伯開口訴說衷情,好友們竟都按捺不住;三者之中,又以瑣法的言辭最激烈。無他,約伯的言論已觸碰到他的信仰底線!以致他「唔出聲唔得」!瑣法甚至會認為:約伯啊約伯!我比以利法和比勒達更像個真朋友,因為惟有我向你實話實說!

〈但以理書〉第一、三及六章,記載了「議價與妥協」和「底線與堅持」的故事。立身處世,靈巧像蛇是需要的;但身為基督徒,卻總不能無止境地妥協或退讓。問題在於:我們拿不準何時妥協,何時堅持。人又從經驗中學到智慧:為個人小義可以妥協,為民族大義便要堅持;我們實不難從各國領導人或發言人口中聽見這種最能牽動「民族感情」的言論。可是,在一個缺乏聆聽的世代,底線特別容易被觸碰;若再加上血氣上湧,則不但溝通不來,還要破壞關係。但破壞了關係的人認為:「這是無可避免的。『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

我們感到寂寞,非因舉目無人,乃因得不到聆聽。

禱文

神啊,祢曾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單為祢俯就卑微地側耳而聽,我們便要獻上感謝與讚美!奉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