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受苦的彌賽亞 4月1日, 2021

惟有作耶穌的門徒,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分嚐耶穌的苦杯,才得配在神的國度中與祂喝那新的杯。

可十四 22 ~ 25 (和修版)

22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去,這是我的身體。」
23 他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
24 耶穌對他們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許多人流出來的。
25 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神的國裏喝新的那日子。」

經文淺釋

「吃的時候」指逾越節筵席的中途。耶穌調整了筵席原來的程序,把筵席的焦點從出埃及的歷史,轉到耶穌將要成就的救贖行動之上。把餅拿起、祝福、擘開、遞給門徒,讓大家回想起兩次餵飽數以千計群眾的神蹟(六41、八6),這個餅代表耶穌要以嶄新的方式餵養跟隨祂的人。「身體」是生命的載體,分享這個餅,代表門徒分享耶穌的生命。耶穌拿起杯、祝謝、遞給門徒,門徒「喝了」的是同一杯酒,代表共飲的人彼此合一。耶穌跟著解釋,這杯是「立約的血」,即以祭牲的血作為神與人立約的憑據(參出廿四8),說明耶穌的救贖行動,建立起神與人之間新的生命之約。在〈馬可福音〉,「杯」象徵「受苦」(十38、十四36),而「流出來」是獻贖罪祭的用語(利四7),表明耶穌是將被獻上的祭牲。耶穌說,直到在神的國度中,祂才會再喝這葡萄汁,變相宣告神的國度必會降臨,耶穌的死亡不是終結,而這杯也預示了神為祂的子民所擺設的豐盛筵席。

思想問題

請安靜片刻,回想在聖餐禮儀中餅與杯被高舉時的情景。凝望著這個餅與杯,你會聯想到甚麼人與事呢?又記起哪些神在你生命中賜下的恩典?

文章分享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拿起、祝福、擘開和遞給門徒的餅,可能就是逾越節筵席中的「藏餅」(afikoman),即在筵席開始時擘開、把其中一半用布包裹、收藏起來的第二塊無酵餅。afikoman即「那將要來的」,所以,當耶穌拿著「藏餅」說「這是我的身體」時,就是向門徒宣告祂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

這舉動極可能讓坐席的門徒感到無比興奮。加利利是當時反抗羅馬政權最激烈的地區,在來自加利利的門徒心目中,彌賽亞被神差來,要帶領以色列民與神的天軍一起作戰,趕走羅馬軍隊,恢復地上的以色列國。他們很可能覺得,耶穌終於有所行動。

但耶穌隨即向他們潑冷水,藉著「杯」說明彌賽亞救贖的方式:耶穌將會成為「立約」的祭牲,「流出」血來重建神與人生命之約。藉著這餅與杯,耶穌宣告自己是「受苦的彌賽亞」。

曾在主後66年帶領羅馬軍隊鎮壓猶太武裝反抗的維斯帕先(Vespasian),在尼祿王(Nero)死後奪得了羅馬皇帝的寶座。為了確立統治的合法性,維斯帕先啟動各種宣傳手段,宣稱他為埃及神明的兒子,又說他在埃及行過神蹟,治好了瞎子和跛子。投靠了維斯帕先的猶太史學家若瑟夫(Flavius Josephus),更重新解讀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說維斯帕先就是那出自巴勒斯坦、要統治世界的君王,也就是猶太人所期待的彌賽亞。若瑟夫甚至以「福音」同一個字,來形容維斯帕先成為羅馬皇帝的「好消息」。

擺在〈馬可福音〉第一批讀者(約主後70年的羅馬信徒)面前,有這位以武力手段成為皇帝的「A貨彌賽亞」維斯帕先,以及以受苦、受死和復活的方式把神的國度展現出來的「受苦的彌賽亞」耶穌,他們要在兩者中作出選擇。跟隨前者,或許可以有世上的榮華和地位,卻是最終走向滅亡之路。惟有作耶穌的門徒,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分嚐耶穌的苦杯,才得配在神的國度中與祂喝那新的杯。

禱文

主耶穌基督,感謝祢的救贖深恩,祢為世人而流出立約之血,重建了神與人之間的生命之約。主啊!願祢堅固我們,幫助我們,使我們學效祢捨己的樣式,成為與他人同在、為他人而在的生命。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