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耶和華對約書亞說:「我今日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除掉了。」因此,那地方名叫吉甲,直到今日。
10 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他們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
11 逾越節的第二日,他們吃了當地的出產,就在那一天,吃了無酵餅和烘過的穀物。
12 他們吃了當地出產的第二日,嗎哪就停止了。以色列人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就吃迦南地的出產。
神除掉以色列民昔日在埃及為奴的恥辱,在吉甲地作為開始,重建以色列民的民族尊嚴。釋經學者刻意將「吉甲」的字意與「將埃及的羞辱從你們身上除掉」連上關係。有「車輪」和「滾出去」的含意的吉甲,在地域上為以色列民與過去作出劃分,標誌著民族的新開始。
以色列民在吉甲以割禮為記號,以此顯示他們是神名下之民,並且與神有約的關係。接著,他們在耶利哥平原守逾越節,以此記念神拯救的作為。「吃了當地的出產」和「嗎哪的停止」,表示以色列民停止了曠野的遊牧的生活,開始了耕種自力更新的勞動生活。他們在神應許的迦南地落地生根,活出立約之民的獨特,開展那由神管治的社群秩序和生命的自由。
「嗎哪」曾經是神同在和供應的表徵,但後來「迦南地的出產」卻取而代之,以色列民自此共同努力建立家園和幹活,表現出民族的自主和實力。
- 在我信仰成長的歷程中,我可有經歷到神的救恩把我的羞辱除掉呢?除掉羞辱使我怎樣認識和評價自己呢?
- 有哪些昔日的場景如吉甲般,成為了我與神相遇的重要地方呢?請懷著感恩的心回顧過去的信仰經歷。
「吉甲」這地方對以色列民意義深長,他們就是在這裏以「立約」和「守節」開展他們在迦南地以神為元帥的爭戰旅程。及後,約書亞一再以吉甲作為基地,先進攻耶利哥,再攻破艾城與伯特利,然後接續對抗當地既有的勢力。「吉甲」是他們的起始點,而後來又「回到吉甲」(書十15),在屬靈意義上就是回到與神立約的基礎上,以這個神子民身份的覺醒和確信,並有神同行的力量再踏上征途。
及至新約,「加利利」又是門徒一再回到之地。耶穌與門徒在「加利利」相遇,而當耶穌受難之前,祂早已預約門徒在加利利重遇。耶穌在加利利對門徒發出了愛的呼召,門徒也在這充滿集體回憶的地方,領受牧養群羊的差遣。後來,「回到加利利」,成為了屬靈導師向學員發出的邀請,也是門徒重拾與耶穌相遇的初心的代號。
記得神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前往吉隆坡。當時是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一個國際婦女會議,初次出門不單開闊了我的眼界,也萌生了我對馬來西亞華人那平易近人的好感。
疫情爆發前幾年,差不多每年都有幸應邀往西馬主領靈修操練,當時總會慣常安排先在吉隆坡留兩天,藉此趁機執整自己的生命。一個人靜靜地在這城市的街道上步行,沒有約會和趕忙的節目,令人有說不出的舒暢。最愛獨自步行約四十分鐘的路程,去一間小店吃炒貴刁和肉骨茶。
每天就在步行中與己為伴,聆聽自己,並與自己在對話中和好,經驗療治和內裏的復和。「回到吉隆坡」後來成為了我嚮往不已的時光,在這裏安靜地把積藏於心的人與事擺放出來,在默觀中交託與修和。在這美好的時光,神就成為了最親密的同行者,其間的執整和修補,預備了我更專心和清心地主領接著而來的退修。
一個民族有「吉甲」、一個門徒群體有「加利利」,而作為一位上主的
門徒,我們可也有在某處留下了與神相遇的印記。那可能是兒時玩耍的公園,與肢體暢談的冰室、書院籃球架下、公園的長櫈、退修中心或一段天天放工歸家的路……。或許,這些地方一直保存著我們遺忘了的信仰印記,它們等待著我們回去發掘和重溫,並在其中以昔日曾許下的志向,向我們再來一次喚醒和呼召。由此看來,這些印記帶領人回到過去的信仰經歷之中,去發現那踏向前路之先,那早已留下的足跡!
親愛的父神,
祢與我們在不同的地方相遇,
這些情景留下了祢同在的印記,
提醒我們祢一直憂戚與共。
祈求父神祢繼續引領和塑造我們,
叫我們順服於祢的安排和訓練,
並且在每一個場景中回應祢,
並扎實地活出作為祢的子民的尊貴。
以上禱告奉恩主耶穌的名字。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