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3 月26 日「上山」領受‧「下山」實踐

文:張勁宣教師

「表裡一致地活出屬靈生命的品格」
就是讓人在你的行事為人裡看出你是基督的門徒,而不是魔鬼的差役。

太十七1 ~ 13


1 過了六天,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2 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
3 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
4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5 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
6 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
7 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
8 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9 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說:「人子還沒有從死裡復活,你們不要將所見的告訴人。」
10 門徒問耶穌說:「文士為甚麼說以利亞必須先來?」
11 耶穌回答說:「以利亞固然先來,並且復興萬事;
12 只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了,人卻不認識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將要這樣受他們的害。」
13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所說的是指著施洗的約翰。

經文淺釋

耶穌在山上「變了形像」,發出神的榮光,加上摩西與以利亞顯現使三位門徒異常興奮,彼得更提出延長見面的方法。神從光明的雲彩背後傳出聲音,卻使門徒感到非常戰慄。摩西是律法的代表,以利亞是先知的代表,但耶穌是神所喜悅的愛子,比他們的地位更高。門徒聽見神的聲音更「極其害怕」,俯伏於地。「只見耶穌」,反映出耶穌正是神最大的啟示。耶穌吩咐門徒不要透露此事,免得三位見證登山變像的門徒,將此事降格為只有政治意識的彌賽亞主義,而不能接受要受苦和受死的彌賽亞,那麼其他的門徒及跟隨者就更不能明白當中的意義。下山的時候,門徒想起了以利亞的顯現,並先知瑪拉基的預言(參瑪四5),耶穌確定以利亞為彌賽亞的先鋒,而瑪拉基的預言則應驗在施洗約翰的身上,間接地說明祂就是彌賽亞。

思想問題

  1. 神會透過不同的人或事來讓人明白神對人的眷佑,我們有否只看到那些人或事,而忘記了神對人最大的恩典就是成為肉身的道──耶穌基督?
  2. 你會否只陶醉於暢順或窩心的屬靈經驗,卻逃避那些要求你刻苦,但可以體會到基督受苦的事情?

分享

教會傳統認為那「高山」是在加利利南部的他泊山(Mount Tabor),高度其實只有575 公尺,比香港的太平山高一點點,所以其實他泊山並不算高。另有一個說法,就是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黑門山(Mount Hermon),高達2,814 公尺,又高又冷,卻位於外邦人的地域,不太吻合馬可福音的記載,即他們下山後立即面對群眾及文士(參可九14)。近代有學者認為是在加利利西北面,高1,208 公尺的梅隆山(Mount Meron),是以色列境內最高的山,高度與位置較接近經文的記載,而且也位於從凱撒利亞腓立比往迦百農的路上。

登山往往給登山者不同的體驗,可以是個安靜及享受的旅程,也可以是驚心動魄的歷險,更可以是一場體力消耗的大挑戰。現在很多人把這些登山歷險或是隱世安靜,與屬靈操練結合。但「上山」領受的體驗,「下山」後又如何帶進生活中,並將這些體驗化為效法基督的動力,才是最重要。要不然就如彼得一樣,只為享受那分優越的屬靈感覺,讓自己的感覺良好,履行了「靈修的責任」就了事,卻忘記了「下山」後實踐也是同樣的重要。今年教會主題七個重點之一「表裡一致地活出屬靈生命的品格」,提醒我們「上山」所領受的,要在「下山」後實踐出來。即是說,不要只作一個禮拜日的基督徒,也不要吹噓自己有多屬靈。「表裡一致地活出屬靈生命的品格」就是讓人在你的行事為人裡看出你是基督的門徒,而不是魔鬼的差役。

禱文


親愛的天父,願祢的光光照我們,使我們生命裡外如一。求主耶穌親自帶領我們更貼近祢,得見祢的榮光。也求聖靈加力給我們,將從祢而來的一切與他人分享。我們願意一生效法基督,表裡一致地活出屬靈生命的品格。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而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