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4 月11 日 施行管教,但不情緒失控

文:潘耀倫牧師

從創世以來,這位主動賜人恩典、與人立約的神便不斷地被祂所愛的人虧負、離棄、忘記,但祂卻不忘記祂與人所立的約,只要人呼求,祂就拯救。

士二16 ~ 19


16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人的手。
17 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叩拜別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離他們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們列祖順從耶和華的命令。
18 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就與那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他們因受欺壓擾害,就哀聲歎氣,所以耶和華後悔了。
19 及至士師死後,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

經文淺釋

以色列人離棄神,換來民族的苦難,第16 ~ 19 節簡述「墮落的循環」其餘三步,就是呼求、蒙拯救和犯更大的罪。第18 節暗示了呼求,這在後來的故事中更明確地表達。無論第17 節是否士師秉政之時仍有的情況,以色列人的罪都是清楚不過的:他們敬拜別神、偏離正道,沒有如士二7 提及的列祖那樣事奉神。「耶和華後悔」表示神以憐憫為懷,因此不再懲罰,反而施行拯救。第19 節的「列祖」不是士二7 所指的一代,而是第10 節所說那「別的世代」。

思想問題

以「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和「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用來形容被神揀選的以色列人,其實甚為淒涼,但被他們虧負的神卻比因犯罪而受苦的人更為痛苦。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屬靈光景,是叫神喜悅的,還是叫神憂傷的呢?

分享

間中便會看見或聽見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說有些孩子無論怎樣犯錯,他們的父母卻堅持予以接納,予以肯定,從不在言語上傷害他們,終於,那孩子出人頭地,在分享成功秘訣之時,透露他們有如此接納和肯定自己的父母。

這些故事之所以特別動人,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樣的父母不多。我無意批評為人父母者何以不都如此樂於給予接納和肯定,反而想嘗試體會為人父母者的難處。看以色列人的神,即我們的神,便知道愛不容易。〈申命記〉裡有一段話,能幫助我看見蒙神揀選本是何等榮耀的事:

哪一大國的人有神與他們相近,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在我們求告他的時候與我們相近呢?又哪一大國有這樣公義的律例典章、像我今日在你們面前所陳明的這一切律法呢?(申四7 ~ 8)

的確,神對以色列人的愛是獨一無二的;惟有祂在不斷被虧負的情況之下依然堅持施行慈愛。從創世以來,這位主動賜人恩典、與人立約的神便不斷地被祂所愛的人虧負、離棄、忘記,但祂卻不忘記祂與人所立的約,只要人呼求,祂就拯救。〈提摩太後書〉二章13 節說得最清楚:

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

但神也沒有溺愛祂的子民,任憑他們胡作非為而不管教。很多時候,當人在《聖經》裡看見「神後悔」,立即便轉向抽象的思辯,卻不曾體會神在那刻原來是被人的罪惡傷害了,又或者,神在那刻終於等到祂所愛的人有一丁點悔改、回轉的行動,以致祂又能夠施行拯救了!

也許那些充分地接納和肯定兒女的父母所懷的意念就像我們的神,期望兒女在愛與寬恕之下,可以從錯誤和罪過中省悟,並且改過自新。他們並非不會指正和管教兒女,但在施行管教之時,卻不會讓兒女感到他們情緒失控,更不會在激動時口出惡言;這是修養,是品格的流露。當然,這不是惟獨父母才需要的,我們蒙召,就是要效法我們的神。

禱文


慈愛的天父,在這強調警醒、悔罪的節期,我們向祢認罪,承認我們是那麼軟弱和麻木,不但對祢的愛反應冷淡,很多時候更任性妄為,拒絕服從祢;但在犯了罪、吃了虧之後,我們卻又厚顏地哀求祢拯救和赦免。願祢更新我們,幫助我們悔改。奉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