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收聽靈食傳說這個靈修頻道,今日我們會介紹聖經中的魚。
讓我們先安靜片刻,預備自己的心進入靈修。
在耶穌時代,加利利因為位於湖邊,捕魚和吃魚都是當地人生活的日常,有幾位門徒在被耶穌呼召之前都是漁夫。從古至今,沙丁魚是加利利產量最多的魚,特別是在春天的打魚季節,一夜之間,可以打十來噸沙丁魚,不想浪費的話,便把它們用鹽醃及風乾來保存。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那兩條被耶穌祝福及分給群眾的魚,應該就是醃了並烤過的鹹魚。
此外,耶穌亦行了好幾次與魚有關的神蹟。在耶穌呼召彼得和他的同伴時,就讓他們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捕獲大量的魚。而在耶穌復活後,同樣施行了一次這樣的神蹟,甚至為門徒烤魚、為他們預備早餐。因此,魚總會令人想起主耶穌的大能與供應。
後來,在早期基督教受到迫害的時期,基督徒需要秘密地交流和認出彼此的身份。魚的符號成為一種暗號,讓基督徒能夠安全地互相辨識。這是因為「魚」在希臘文中是「ΙΧΘΥΣ」(Ichthys),這個詞可以作為「耶穌基督,上帝之子,救主」的縮寫。
除此之外,現在如果你去以色列旅遊,在加利利海邊的餐廳,就可以吃到有名「聖彼得魚」,就是鯽魚,這種魚專門吃湖中的浮游生物。「聖彼得魚」的命名,其實是來自馬太福音17:24-27的一個故事,據說在這個故事中,彼得釣到的正是這種魚。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故事:
他們到了迦百農,收聖殿稅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們的老師不交聖殿稅嗎?」彼得說:「交。」彼得走進屋子,耶穌先對他說:「西門,你怎麼認為?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和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還是向外人呢?」彼得一回答「是向外人」,耶穌就對他說:「那麼,兒子可以豁免了。但為了不絆倒他們,你去海邊釣魚,拿起第一條釣上來的魚,扒開牠的嘴,就找到一個司塔特,把那塊錢給他們,作你我的聖殿稅吧。」(太17:24-27;新漢語譯本)
在耶穌的時代,聖殿的祭司和利未人會向猶太人收取聖殿稅,以支持耶路撒冷聖殿的運作和維護,同時也有「贖價」的意思,是當時的猶太人的義務。彼得作為猶太人,見到有人來收聖殿稅,很自然就認為自己和耶穌應該要交,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回應:「交」。可是,耶穌教導彼得,「稅」是向外人收的,「兒子」就可以免稅。在這裏的原文,「兒子」是用了眾數,也就是說,耶穌不單是說祂自己是神的兒子所以免稅,而是說所有因為相信祂而成為神的兒女的人,其實都不用再以金錢作為贖價了。耶穌在此並不是指神的兒女不必奉獻,耶穌曾說:「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當人甘心樂意地向神奉獻自己所擁有的,就是積財寶在天上。事實上,神的兒女應自願地、出於愛地向神作出奉獻,但不是以交稅的形式。 耶穌基督後來為人在十字架上獻上真正的贖價,讓人可以因為相信祂而罪得赦免,這份救恩更是不可能以金錢換取的。
不過,當時耶穌還未在十架上成就救恩,大家亦不清楚祂作為神的兒子的身份,當時的人實在難以明白這樣複雜的道理,因此,為免絆倒其他人,耶穌甘願放棄自己的權利,以謙卑的心去服從人的制度,哪怕祂知道這制度並非必要,祂仍然願意配合,完全是出於對世人的愛。耶穌叫彼得去釣魚,然後在魚咀中拿出銀幣來交稅,就顯明祂的能力,以及神的恩典與供應。
慈愛的天父,感謝祢藉著耶穌基督,讓我們得着子女的名分!願我們都能明白祢的愛,因而甘心樂意地向祢奉獻所擁有的,並效法基督的榜樣,甘願放下自己,為要造就他人的生命。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
小組討論
1. 請分享一次你堅持自己權利的經歷,在當中你有什麼的得與失呢?
2. 請分享一次你為了愛的緣故而放下自己的經歷,為何你會甘願付出呢?你回顧此事時有何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