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題︰《最後的使徒︰晚年約翰的生命之道和智慧之言》
約翰一二三書,是晚年的使徒約翰,在以弗所撰寫而成的。估計當時約翰正處於80至90歲的高齡,他作為最後一位仍在世的使徒,用盡他生命還存有的力氣;循循善誘的教誨當時的信徒,務要在真道上扎根進深,並在屬靈關係上彼此相愛扶持。
約翰對羊群發出由衷的勸導,並警惕他們要提防敵基督,免得惡者通過異端來混亂純正的真理。他始終如一又堅定有力地擁抱和守住他所心愛的教會,在使徒的位分上,他發出了最後的信仰宣言。
也許,我們會發現這三封書信,竟同時呼應著我們當代的處境,鼓勵和安慰我們謙卑地持守聖道,在這同樣歪曲悖謬的世代,發揮信仰群體見證的力量,選擇以神的兒女的身份,活出信仰的人格力量!
在這十五天的靈修之旅,除了默想經文的信息以外,我們將會以收信者第一身的角色,來作出自身的整理。在最後部分,會通過三個提問,讓經文在今天仍然向我們的生命說話。
《約翰一書 3:23》
神的命令就是:我們要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並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
《約翰一書 4:7-12》
親愛的,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
凡有愛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神差他獨一的兒子到世上來,使我們藉着他得生命;
由此,神對我們的愛就顯明了。
不是我們愛神,而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這就是愛。
親愛的,既然神這樣愛我們,我們也要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他的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了。
《約翰一書 4:20-21》
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了;
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
愛神的,也要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
約翰提到「神的命令」,這個命令包含「信」和「愛」。「信」是整個人對基督的信靠和降服,由「信」到「靠」,才會產生一種超越自身軟弱的生命力,那就是「愛」。信與愛是相連和單一的命令,真實的信定會產生愛的行為。
信靠的「靠」是靠耶穌基督和聖靈的幫助,人才有「愛」的力量。愛的力量和行為都不是靠人的意志勉強能夠達至,而是「由神而生」。「由神而生」的意思,就是因信靠神而得的新生命,是以愛為主題的,這新的生命的明證就是「愛」。因此,只信而沒有愛,就不是真正的信;若真正因信而建立起與神的關係,就會認識到「神就是愛」,信神就是接受神和神的愛,並因接受神的愛而有愛在自己生命之中,愛就成為了可以分享的生命資源。
信仰群體中的「彼此相愛」,就是信仰的集體見證。「彼此相愛」是以愛作為屬靈爭戰的力量,以此來回應當時受迫害的環境。他們的相處和互動,讓世人見到信仰的力量和愛的源頭。耶穌基督的捨身代贖眾罪的愛,便是神愛的極至表達,這也為跟從基督的門徒立下了愛的榜樣。愛就是神向世人的宣告和行動,而信仰群體的「彼此相愛」就是神的命令和當前的使命。故此,教會的眾多發展或事工,都必須配合神這個命令和對門徒的差遣,教會就是在「彼此相愛」中完滿神對人的美善的心意。
當我閱讀約翰給我的信,我內心就覺得愛是神的命令,但這命令實在太難實踐了。在信仰的群體內,各人本來就想以愛相待,可是由於人性的軟弱和個人的限制,很多時來不及相愛,便先彼此傷害。當我們去愛的時候,往往從自我出發,自己以為好就認為是對人好,沒有考慮到對方,於是愛的表達可能於己是愛,於人是害。況且,人愛的力量卻又是很薄弱的,當付出了的愛得不到正面回應時,就會失望而受「傷」,「愛」就會很容易成為「恨」,於是便以冰封自己愛的表達來作出報復。
我反覆默想「彼此相愛」的課題,發現到「彼此」是相愛的基本態度,意思就是不按自己的方式去愛,而是以對方的需要為先去付出愛。因此,「彼此相愛」需要「彼此認識」大家的個性、情緒和處境,然後再尋找合適的方式去表達和建立。因此,「彼此」是「你以我的需要和獨特來愛我」,「我以你的需要和獨特來愛你」,這樣的「彼此」就不會一概而論,而硬要將自己的一套壓在對方身上了。「彼此」是在「交往互動」中學會破碎自己,有智慧和體恤地去付出和成全。
「彼此相愛」的命令,提醒我們不要短視地看肢體之間的屬靈情誼,是要堅持用上時間去經營段段的關係,而不是等著接受愛,或只是評論對方愛得不夠和不合自己的水平。當人願意不計較地付出自己,就會締造起建立生命的關係。
腦海中浮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面貌,有些是我所愛的人、有些是很難去愛的人,而有些是又愛又恨的人。我試著在禱告中把他們的名字一一提到神的面前,同時也在神面前辨識自己的感受,然後在不同的感受中祈禱,仰望神賜我愛的力量和愛的行動!
你們務要平安入世,勇敢為人,
保持信心,勿以惡報惡,
鼓勵灰心者,扶持軟弱者,援助困苦者,
尊敬眾人,愛主事主,
在聖靈的能力中,歡欣喜樂。
又願全能的上帝︰聖父、聖子、聖靈,
賜福與你們,保護你們,直至永遠。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