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路十八9~14 週日
18:9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
18: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8:11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8: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8:13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18: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按此連結到「和合本修訂版」
淺釋:
這段經文的訊息是緊接著上段的經文的。在上一段落中,耶穌在最後作出了提問:「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法利賽人正是一班自以為很有信德的人,故此,這段經文甫開始便為往後所講述的故事留下了一註腳:「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第9節)。在這比喻中,法利賽人明顯是一個行為正直,且致力遵守律法的人;相對來說,那稅吏──即使故事並沒有詳述,明顯就是當時人眼中偷呃拐騙(當時的稅吏經常在職務中取利自肥),助紂為虐(因他們協助羅馬政府收取重稅)的表表者。只是,耶穌透過這比喻指出,神眼中的義不單是行動上的正直(這當然是重要,且值得肯定的),更是在於能恰當地理解自己作為人與神的關係。人斷不能以為能憑自身的行為正直、或是其他的努力而賺取救恩;人能得著神的拯救,從來都只能仰賴神的恩典。那個稅吏雖然作了不少的惡事,但當他在聖殿祈禱時,深明自己是一個不配的罪人,而主耶穌指出,「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第14節)。
反省:
屬靈上的驕傲是一種試探;因知道神有豐盛恩典,而故意犯罪,同樣也是試探。唯有真誠地在神面對,自覺一無所有,這樣的人是最能親近神,並經歷神恩的豐盛。請思想,自己今天的生命光景是傾向那一方?請為自身生命的需要、缺欠而擺上禱告,祈求神加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