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夠嗎?」
18:22 耶穌說:「我告訴你,不是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
18:23 因為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賬。
18:24 他開始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萬他連得的僕人來。
18:25 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下令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以及一切所有的都賣了來償還。
彼得的提問緊接著主耶穌對肢體間相處的教導而來,所關注的是人與人的衝突。「得罪」原文與「犯罪」無異,卻為別人帶來虧損。其實,彼得問得合理,因為太十八1~20看來也暗示,總會有些人冥頑不靈、屢勸不改,而被得罪的人卻又容忍力有限。然而,主耶穌的回應卻出乎彼得的意料:「七十個七次」就是不設上限。主耶穌隨後所說的比喻,正為彼得開通了門路,好能實踐不設上限的饒恕,這涉及心態的調整:人必須記得,自己虧欠於神的是無從償還的巨債,卻在神的饒恕裏被免債;與此相比,別人虧欠於我們的,不過是可以計算的「小債」而已。再者,比喻中的同伴所求的不過是寬容而不是免債,人卻因為拒絕「從心裏饒恕」,便活得不近人情,於是更顯得不值得饒恕。換句話說,要能實踐主耶穌的教導,人便要不斷清理別人在自己心裏的帳目,總不讓它滾大、累積,以致於到達/超越自己容忍的上限。
朋友相交貴乎真誠,而世上恐怕沒有真誠而又總不衝突的朋友。「忍夠了」是友誼決裂的原因,但會說「忍夠了」的又算甚麼好朋友?請在神面前檢視你最珍重的幾段友誼,看看有沒有要清理的債項,免得友誼受虧損。
慈悲的天父,我們為今生擁有的友誼而對祢滿懷謝意!是祢藉著友誼,使我們的人生多添色彩。我們從朋友身上學習、借鑑;我們在歲月中彼此關顧、督責。求祢幫助我們在這短暫的人生上,抓緊可以令友誼進深的機會;又盡上自己的努力,促進友伴的靈命成長。讓常常把友誼帶到祢面前檢視,掃除一切可以妨礙這份情誼坦誠相待的念頭。願我們與友伴同行的歲月,能對我們的靈命有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