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見所請的客人選擇首位,就用比喻對他們說:
「你被人請去赴婚宴,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主人請了比你尊貴的客人,
請了你和他的那人前來,對你說:『請讓座給這一位吧。』
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去了。你被請的時候,去坐在末位上,好讓主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座。』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
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為高。」
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你準備午飯或晚餐,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免得他們回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宴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失明的,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到義人復活的時候,你要得到報答。」
這個比喻是在安息日發生,是主耶穌受邀到一個法利賽人的領袖家裡吃飯。其他一同受邀的律法師和法利賽人審視耶穌的所為,經文用「窺探他」,即是他們雖然在言談之間但卻注視著耶穌的一舉一動。當時,耶穌醫好了一患水腫的病人,祂知道席間的宗教人士在心中議論,於是耶穌便採取主動說︰「安息日治病合不合法?……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裡,不立刻拉他上來呢?」(參路14:1-6)
他們無法招架和反駁耶穌,由於耶穌把律法師和法利賽人心中的判斷,置放在現實的處境,讓他們從議論、判斷走向反思和心中不得不承認耶穌的醫治合乎情理和合乎信仰的。
接著,耶穌反過來細看宴席間的世態炎涼,看到受邀者自以為是或自視過高,於是耶穌又在席間作出了教導,使客人認識自己和認識環境,免得不自量力的選擇宴席間的首位而自取其辱。
耶穌看著客人的爭競比較和後來尷尬地受到羞辱的場面,祂便對客人作出坐席的教導。耶穌看著有客人沒有自知之明,自以為是主人的尊貴客人。他們在宴席間選擇首位,在沒有主人的邀請下大搖大擺地坐了下去。可是,在主人所邀請的賓客中,原來早就為尊貴的客人預留了首位。於是,這位不請自坐的客人,在主人要求讓坐的情況下,只能「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去了」。
因此之故,耶穌就客人在坐席的時候,不要自以為是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反而謙卑自由地選擇坐在末席,預備享受筵席的美好。或許,主人會在末席中,特意把他心中尊貴的客人請到首位去。這樣,就不會自取其辱,反而會在席間客人的見證下,享受主人前來邀請的光彩。
耶穌以此教導人,驕傲自負和自鳴得意者,他們將要承受追求虛榮和自視過高而來的羞辱。至於那些謙遜和不與人比較者,他們卻在謙卑中成長和讓人見到他們的分量,他們會得到人的尊重和愛戴。
與此同時,耶穌教導那請赴宴的主人,以顛覆當時的標準來宴客。祂提出要為那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失明的展開筵席。這些受邀者,都是常被輕視和被拒絕的人,他們的身世和儀容不會為主人帶來尊榮,甚至的舉止或談吐極可能令到主人面目無光。他們都是無辦法對主人作出有來有往的回應,他們無可能回報或反過來請客。
但是,耶穌表示要關注和回應這些無權無位的弱小者。展開筵席就是餵養他們和讓他們得到飽足。若主人願意這樣回應他們的需要,不期望他人的肯定或回報,這就是主人福分的所在。因為神會替人回報償還主人的分享和付出。將來在永恆的筵席上,永恆生命的主人,將以天國的盛宴報答這些地上的宴請者,使他們成為筵席的坐上客,與主人共享永生筵席的歡欣。
這裡,耶穌讓人明白什麼是尊貴和羞辱,叫人看到回應困乏者的價值和意義。事實上,生命的豐盛,在於可以向貧苦病患者展開筵席,讓他們感到被接納和受重視的溫暖和滿足。
親愛的父神,
感謝祢賜我生命資源,
使我可以與人分享,
叫我記念和關顧那些困乏弱小的旁人,
讓我不要輕看自己可以回應的能力。
懇求祢讓我成為祢恩典的管道,
使我的生命成為可以餵養的筵席,
讓有需要者得到溫暖和供應。
不要叫我找藉口來推擋,
信任祢會祝福我手上的微小,
使他人從中經歷從祢而來的神蹟奇事。
請提醒我不要在意人的評價,
而是專注於祢的讚賞和賜予,
叫我在今生為永恆作預備,
滿心期待成為天國筵席的坐上客,
享受祢所賜的永恆福分。
以上禱告奉恩主基督耶穌的名字。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