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路十八31~34 – 2025年4月8日

依然蒙在鼓裏?
路十八31~34(和合本 2010)

31 耶穌把十二使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
32 他將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向他吐唾沫,
33 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天他要復活。」
34 這些事門徒一點也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對他們是隱藏的;他們不知道所說的是甚麼。

經文淺釋

耶穌首次預言祂的死,是彼得宣稱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之後。第二次預言祂的死,是祂在登山變像顯出榮耀之後,確鑿地表明祂就是世人素來所等待的基督。門徒當時只專注於對耶穌身分的大發現,卻完全聽不進耶穌將要受難受死的預告。如今,耶穌要上耶路撒冷,在門徒的眼中,這正是祂要彰顯能力,帶領以色列人脫離羅馬人統治的時候。但耶穌上耶路撒冷的真正目的,是獻上自己的身體來完成救贖萬民的召命。耶穌具體地描述祂將要受害的情節,以顯示這事即將在眾人的眼底下發生。生命經過一連串的磨難然後死亡,對世人來說是不可挽回的悲慘終局。但耶穌卻鄭重宣告祂要在第三天復活,說明死亡只是通往新生命的過程。耶穌從死裏復活,表明祂勝過了死亡的權勢,開啟通往天國之門,讓人可以因信得著進天國的憑據。但耶穌這番話聽在門徒的耳中,根本是一道解不開的謎題,遠遠超出門徒當時的認知——這謎題的答案,只有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之後才完全向世人呈現。

思想問題
  1. 你是否常按著自己的主觀意願來看事情,因不如己意而批評人、埋怨神?但你可有反省到,當人人都要從心所願,世界將會變得更好,還是會變得一團糟呢?
  2. 請守住自己的言行,向天父祈求一顆安靜的心,仰望神把天國的奧祕向我們逐日呈露。
文章分享:周健雄牧師(永光堂)

喜歡看電影中穿越時空的情節,特別是當主角回到過去的某個場景,與當時的人有過一段交接後,竟然微妙地改變了歷史的進程。1985 年上映的《回到未來》有幾條故事線,其中一條支線說到主角馬迪坐著時光車,從 1985 年穿越時空來到 1955 年,遇上了年輕時的父親佐治。佐治深愛著羅蘭,但性格柔弱的他卻遇到了同樣愛上羅蘭的畢夫,他不僅欺凌佐治,更處處阻撓二人的交往。馬迪從中介入,幫助佐治建立自信,讓佐治在緊要關頭一拳擊倒畢夫,取得了羅蘭的芳心。當馬迪回到 1985 年,赫然發現他的介入竟然改寫了眾人的歷史——父親佐治由一個素來為生活憂愁的小人物,變成了一個知名的小說家,而曾經欺負佐治的畢夫,卻成為佐治的家僕,命運全然扭轉過來。心想一層,這些情節或者可視為創世故事的荒誕版——佐治和羅蘭象徵著平凡的人生,而畢夫則象徵著平凡人生中的阻攔和試探,而馬迪則象徵著能夠穿越時空、介入歷史、改變人命運的他者。故事橋段反映著人渴求能夠穿越時空,挽回已鑄成的失敗,從而改變今天的命運。

改變歷史和命運,在人是不能的,但在神卻絕對可行。整部《聖經》就是記述神如何介入人類歷史,改寫人類歷史、改變世人命運的一部文明史。這部文明史的起始點是神對人類前途的指引:「我已經將生與死,祝福與詛咒,擺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三十 19)

人是按著神的形像受造,擁有勝過其他生物的智慧和聰明,照理在生與死、福與禍兩條路面前,絕對可以為自己的命運做理智的抉擇,去締造光明的歷史。可惜人一心要作大地的主人,千方百計擺脫神的介入,選擇走一條自主的路。於是,人類的文明史在這自我為王的心態驅使下,在與神背道而馳的路上跌宕展開。可惜人所建立的、璀璨奪目的文明背後,卻隱藏著人與人之間的忌恨和爭鬥,人在這條看似寬闊的路上愈走愈窄,終致無路可走。

可幸神從來沒有放棄人,以自己的聖道取了肉身親臨人間,獻上性命作救贖人類生命的代價。「救贖/救恩」的希伯來文,其字根(yš)是「空間」和「寬闊」的意思;〈詩篇〉第六十九篇 29 節:「神啊,願你的救恩將我安置在高處。」正好呈現「空間擴張」的意象。原來救贖就是神把人從無路可走的籠牢中釋放出來,重新踏上神為人預備的窄路上,而這條窄路,才是屬神的人通往寛闊的恩典美地的唯一路徑!

禱文

慈愛的父神,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內心異常躁動,
遇事缺乏耐性,對人也缺少包容。
我們常把「按祢旨意行」掛在口邊,
內心卻希望凡事如己意。
於是我們靈性停滯,失去屬靈洞察力,
看不見祢在世上的作為,卻埋怨祢不作為。
神啊,求祢忍耐我們的不信,
開我們的眼目,
讓我們覺醒過來之後,
能夠重新得力,
謙卑順服地遵行祢的旨意。
奉主耶穌的聖名祈禱,阿們!


願祢的國降臨(28天代禱):第十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