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0:18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0:19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10:20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10:21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10:22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10:23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10:24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哪!
10:25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10:26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10:27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經文記述這位到耶穌面前尋問有關承受永生問題的人的態度是誠懇的:「跑來」、「跪」,並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除此以外,這人也有著良好的生命見證,因他能坦然地當著眾人表示自己從小就遵守了摩西律法(19~20節),甚至經文描述「耶穌看著他,就愛他」(21節)。只是,這人卻「因為他的產業很多」,且不欲將之變賣,最後更「憂憂愁愁地走了」(22節)。
當耶穌表示「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地難」(23節),引起了門徒的希奇,是因猶太人認為人的家道豐富是義人敬畏神的結果。面對著這位甚能作為眾人榜樣的人被耶穌評為甚難進神的國,門徒的希奇是可理解的。
對於門徒詢問「這樣誰能得救呢?」(26節),耶穌的回答是「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27節),重點是強調人能得救,從來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不是靠「做甚麼事」(17節)來達致。事實上,即使是這位自以為很願意透過多做點甚麼事來確保自己能承受永生的人,最終也只會落得「憂憂愁愁地走了」這下場。
人能承受救恩,全然是出於神的恩典。請反思,我們會否誤以為自己的委身事奉、付出是換取救恩的籌碼?另一方面,我們亦不應忽視了經文中那尋道之人的真誠與努力。也請反思,我們會否太認為救恩是神的恩典,而忽略了個人屬靈生命的努力和成長?
- 國際五旬節聖潔會在烏克蘭基庫(Kiev, Ukraine)的基督徒盼望教會(Christian Hope Center)把握著戰亂使貨幣貶值的機遇,建設教堂的成本回落至1991年的水平,不斷在國內殖堂,在絕望中向人傳送盼望。求神繼續堅固他們的主任牧師米雪田斯基牧師(Rev Valery Reshetinsky),帶領弟兄姊妹在困難的環境中彰顯出神的大能,有力地見證信仰,拓展天國。
- 莫家亮及曹淑霞宣教士已於7月17日抵達泰北清萊府的美塞,展開華人事工新一頁。他們除了安頓居所及安排在當地的伯特利神學院繼續接受神學及語文訓練之外,更積極地與國際五旬節聖潔會在當地的華裔牧者李繼強傳道連繫,並四出與華人建立友誼。求神保守他們在生活上的適應和身體健康,讓他們全情投入宣教,發揮從福音而來的生命感染力,領人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