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他把我的兄弟隔在遠處,使我認識的人全然與我生疏。
19:14 我的親戚都離開了我;我的密友都忘記了我。
19:15 在我家寄居的和我的使女,都當我是陌生人;我在他們眼中被視為外邦人。
19:16 我呼喚僕人,他卻不回答;我必須親口求他。
19:17 我口的氣味令我妻子厭惡,我的同胞都憎惡我。
19:18 連小男孩也藐視我;我起來,他們都嘲笑我。
19:19 我的知心朋友都憎惡我;我平日所愛的人向我翻臉。
19:20 我的皮和肉緊貼骨頭,我得以逃脫,僅剩牙齒。
承接7~12節的連串比喻所帶出的孤立無援,約伯在第13~20節進一步演繹這孤獨,而孤獨也 是困苦中人共通的經驗(參詩八八18)。兄弟是以色列社會最為重要的人際關係,但前來慰 問的,由始至終只有三友。「忘記」(第14節)就是拒絕承認以往的關係,三友對約伯的責 備就是一例。「寄居的」、「使女」、「僕人」,都是曾經受約伯恩惠或聽命於他的人,卻不在約伯落難之時支援他。約伯身體長滿了膿瘡,令人憎厭。約伯的兒女已在先前的災難中悉數身亡,第18節的「小男孩」與「知心朋友」代表著其他自幼學習要尊重長輩的後輩和與約伯一樣同為尊長的一代,他們也紛紛加入蔑視約伯的行列。撇除一切人際關係,約伯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可惜連身體也好像背叛了他,「得以逃脫,僅剩牙齒」要描述的是:約伯的身體衰殘得根本不足以盛載生命。
極少人真正經歷過眾叛親離的滋味。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在極端的人生處境中,總還能找到伴侶、親屬、朋友的支援。但我們也許能想象得到約伯的絕望,從而體會他對於「被神證實為義」的執著有多強大。請細心思想。
慈悲的天父,約伯記對我們最大的意義肯定不在於為苦難中為人提供解釋或答案,卻要鼓勵我們在逆境中永不放棄,要相信神的義,也要對自己的信仰有所堅持。可是,父神啊,我們的信仰堅持是多麼薄弱,不論在面對罪的誘惑、環境的威脅,還是在實踐在做事和成長上所定下的目標上,我們常常半途而廢,甚至不會為自己未能貫徹始終而慚愧。求聖靈幫助我們,轉化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能活得更像基督。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