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他說到這句話,就高聲說:「這樣的人,從世上除掉他吧!他是不當活著的。」眾人喧嚷,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千夫長就吩咐將保羅帶進營樓去,叫人用鞭子拷問他,要知道他們向他這樣喧嚷是為甚麼緣故。剛用皮條捆上,保羅對旁邊站著的百夫長說:「人是羅馬人,又沒有定罪,你們就鞭打他,有這個例嗎?」百夫長聽見這話,就去見千夫長,告訴他說:「你要做甚麼?這人是羅馬人。」千夫長就來問保羅說:「你告訴我,你是羅馬人嗎?」保羅說:「是。」千夫長說:「我用許多銀子才入了羅馬的民籍。」保羅說:「我生來就是。」於是那些要拷問保羅的人就離開他去了。千夫長既知道他是羅馬人,又因為捆綁了他,也害怕了。
保羅傳道旅程中的經歷就好像連續劇一樣,高潮迭起,引人入勝,令人很想追看下去,想知道事情的發展如何。
之前的經文提到,保羅回到耶路撒冷,有猶太人聳動眾人攻擊保羅,甚至想殺害保羅,產生動亂,羅馬的千夫長介入平亂。保羅為自己辯護時,借機會分享自己歸信基督的見證,起初猶太人都願意聽,但是當他一提到自己領受呼召要向外邦人傳福音時,眾人就再次起哄,要將保羅從世上除掉。眾人「摔掉衣裳,把塵土向空中揚起來」:這些舉動是在表示對褻瀆神者的嫌惡和棄絕。猶太人認為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是褻瀆神的行為,因為他們一直都覺得神是猶太人的神,外邦人要歸信神,都要成為猶太人:要受割禮和遵守律法。猶太人對保羅恨之入骨,乃因為保羅所傳揚關於耶穌基督的救恩顛覆了猶太人的信仰和價值觀,特別是挑戰他們的民族優越感。
但對羅馬的千夫長來說,他不明白為何眾人會向保羅喧嚷,因為他不了解猶太人的信仰。千夫長原本是打算向保羅進行嚴刑拷問,他不了解保羅的背景,只視他為「麻煩友」,所以打算用慣用對待嫌疑犯的方法來對待他,其實那是對嫌疑犯極為不公平的方法,類似於中國人所說的「屈打成招」。
可是,保羅指出自己是羅馬人。羅馬公民在社會中有很高的地位;一個羅馬的公民在定罪之前,是不能被綑綁,也不能受鞭打的。當時取得羅馬公民權的方法包括:(1)出生於羅馬公民的家庭;(2)對羅馬帝國有顯著的貢獻;(3)付出一筆可觀的金錢。由於保羅的父親是羅馬公民,所以他一出生就享有羅馬公民的身份和權益。千夫長不問原由地捉拿了保羅,將他捆綁,現在知道保羅是羅馬人,知道自己是違規了,就害怕起來。
世人都是按人的國藉、身份、社會地位、學識等等來斷定別人的價值,以及自己對待別人的態度。很多人都是「見高就拜,見低就踩」。又或者在不問原由之下,就認定了某些人是搞事,不給予對方辯解/澄清的機會。今天,同樣地有不少人會因為人的外貌、衣著、學業成績、學歷、就讀的學校、家庭背景、住的地點等等,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又或會因別人的一些評論而給予某些人標籤,對人下了不如實的判斷。
慈愛的天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像經文中的千夫長一樣,對別人作出錯誤的判斷,甚至傷害了其他人,求祢赦免我們。又求祢帶領我們能更有耐性地與人溝通,進入別人的生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