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4 月14 日 那點點的懼怕

文:潘耀倫牧師

請祢垂聽我奉救主耶穌之名而獻上的這段卑微的祈禱。

太廿一12 ~ 17


12 耶穌進了神的殿,趕出殿裡一切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
13 對他們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14 在殿裡有瞎子、瘸子到耶穌跟前,他就治好了他們。
15 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殿裡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衞的子孫!」就甚惱怒,
16 對他說:「這些人所說的,你聽見了嗎?」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
17 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裡住宿。

經文淺釋

「潔淨聖殿」發生在主耶穌入城後的週一,那是先知式的行動,表示神對已崩壞的聖殿禮祭的不悅,也威脅到那些藉此生財之人的財路,故此他們「甚惱怒」。但百姓卻極為雀躍,因為他們正活在這惱人的重軛之下。治好瞎子和瘸子也是主耶穌先知式的行動,因為這些人素來是被拒諸於獻祭行列之外的(利廿一16 ~ 24),主耶穌卻使他們身體復元,這代表神對他們的悅納,相反,「你們沒有念過嗎?」卻是對宗教領袖們最大的侮辱,顯明他們名不符實。

思想問題


聖殿本應是宣告神悅納人的地方,人能通過獻祭與神和好。到底當時聖殿的運作出了甚麼問題,以致主耶穌要採取如此激烈的行動?宗教領袖們何以淪為名不符實?今天,我們這群基督徒又如何呢?

分享

主耶穌潔淨聖殿的事跡,常與發義怒扯上關係。但在馬太筆下,主耶穌的行動是激烈的,卻沒有發怒,反而氣忿和不悅的是祭司長和文士。我們問:主耶穌與他們的關注其實有何不同?

主耶穌要指出,聖殿本來是人向神獻上禱告的地方,如今卻淪為人向人巧取豪奪的地方;聖殿本來是神悅納人的地方,如今卻淪為人拒絕他人的地方;聖殿原本是神接受人的稱頌的地方,如今卻淪為人掠奪神的榮耀的地方。

我們再問:為何有人向神禱告、有人蒙神悅納、有人稱頌神,竟然會使祭司長和文士氣忿和不悅?/

這看來太呼之欲出吧!素來我們也知道這群宗教領袖不是甚麼好貨色,否則〈馬太福音〉收錄主耶穌五篇講論之中,便不會有一篇是狠狠批判他們的了(太廿三1 ~ 36)。他們氣忿和不悅,因為他們是一群能說卻不能行的人,一群喜受美名和高位的人,一群攔阻人進天國的人,一群使人進地獄的人,一群本末倒置的人,一群瞎眼領路的人,一群表裡不一的人,一群假冒為善的人!

然後我自問:我是否被主耶穌指控的其中一人?

身為傳道人,我最怕的莫過於此!世上哪有沒有盲點的人?我害怕自己會在大是大非上、在重要事情上、在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上,瞎了眼,或硬了心。常言道:當局者迷,我害怕經過十二年的傳道事奉,我已成為一個迷失了的當局者。當我不懷疑自己行事的動機,不懷疑自己處事的手法,不懷疑自己待人的態度,不懷疑自己牧養的熱誠,到底我是隨著經驗而漸漸成熟,還是隨著日子而漸漸僵化?

然後我感謝天父:

父啊,感謝祢給我這點點的懼怕!也懇求祢助我保存這點點的懼怕!假如我有一天不再害怕以上種種,那大概不是因為我成熟了,而是因為我僭越了祢。請祢垂聽我奉救主耶穌之名而獻上的這段卑微的祈禱。阿們。

禱文


慈愛的天父,但願我們能記住主耶穌在人生最後一週裡發生的每件事情,並從中學會與我們生命攸關的功課。求祢賜我們在人生任何處境中追隨基督腳蹤所需的決心和勇氣,並悅納我們這生命的活祭。不但我們蒙悅納,更將未信者引領到祢跟前。奉主耶穌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