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4 月16 日 時序與時機

文:龍振明宣教師

為何這女子能看見這連門徒也看不見的時機?是愛?是率性?是細心的策劃?……這確實是值得我們這班同為上主門徒的人反覆思量的問題。

太廿六6 ~ 13


6 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
7 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極貴的香膏來,趁耶穌坐席的時候,澆在他的頭上。
8 門徒看見就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的枉費呢!
9 這香膏可以賣許多錢,賙濟窮人。」
10 耶穌看出他們的意思,就說:「為甚麼難為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11 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12 她將這香膏澆在我身上是為我安葬做的。
13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記念。」

經文淺釋

福音書作者並無透露這女子的身分與名字,著重的是這女子向主耶穌所作的行動。作者刻意凸顯這位寂寂無名的女子竟能辨清時機,把握機會,趁著正在吃飯的機遇作出了這奉獻行動。「香膏」在當時社會是價值非凡的,相等於當時人們一年的工資。「澆在他的頭上」表示預備主耶穌的安葬。這個女子為了展現對主耶穌的愛,無視當時在場的門徒的眼光,堅持要膏抹主耶穌,作為她對主耶穌敬愛的舉動和表達;這是她將「最好」的獻給主的一個具體展現。

思想問題


怎樣才能辨識向上主作出美事的時機?若這樣的時機出現在你面前,你願意把握嗎?另外,對你來說,那瓶極貴的香膏是指甚麼呢?你願意將之奉獻予上主嗎?

分享

福音書作者刻意將這位無名婦人膏抹主耶穌的故事加插在祭司長與文士計劃殺害耶穌(3 ~ 4 節)與猶大賣主(15 ~ 16 節)事件的中間。故事的鋪排,使這位雖寂寂無名,但卻願意全然委身基督的女子,與祭司長、文士的詭計及賣主的猶大形成強烈的對比。

門徒批評這女子的舉動既浪費又不切實際,他們認為把買香膏的金錢用作「賙濟窮人」是一更有意義的舉動──因為那正是主耶穌一直以來對門徒所作的教導。然而,主耶穌卻稱讚這女子行動的適切性:這女子能看見主耶穌所見,知道主耶穌的需要。為何這女子能看見這連門徒也看不見的時機?是愛?是率性?是細心的策劃?這確實是值得我們這班同為上主門徒的人反覆思量的問題。

在希臘文中,有兩個用來描述時間的詞彙:時序(chronos)與時機(kairos)。前者強調的是時間的平常性和秩序性(如歷史時序,chronological order);後者則強調對於這平常時序作出干擾的時刻。因此在神學上,「時機」往往是挑戰著「時序」(即常理、秩序)的。由是觀之,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門徒一面倒地反對這女子所作出的舉動了。

這位真誠愛主耶穌的女子,最終抓緊了機會向主耶穌獻上生命中最寶貴的奉獻。按主耶穌的回應,她是由於能分得清「常有」與「不常有」主耶穌的時機。她為愛主耶穌的緣故不惜金錢,預先為主耶穌的離世預備好這瓶昂貴的香膏,並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地實踐這真誠愛主耶穌的舉動。

這樣的一個故事真值得我們思想,我們在生活中有否留意一些能回應上主的愛的時機?當該些時機到來時,我們是否心甘情願地奉獻我們手中、心中、生命中所珍貴的「香膏」呢?


慈愛的天父,求祢提醒我們要把握時機,珍惜能事奉祢的機會,加添我們勇氣與信心,將內心渴望獻給上主的事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真誠地踐行上主的教導,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