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3 月24 日 – 雞鳴喚醒夢中人

文:曾寶玲牧師

雞鳴喚醒夢中人,雞鳴對彼得而言是主的訊號,主的約會,是恩典的時刻,是回轉的時刻,是生命的轉捩點。

路廿二24 ~ 38

24 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
25 耶穌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
26 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
27 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不是坐席的大嗎?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
28 我在磨煉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們。
29 我將國賜給你們,正如我父賜給我一樣,
30 叫你們在我國裏,坐在我的席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31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着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
32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33 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
34 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35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甚麼沒有?」他們說:「沒有。」
36 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帶着,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
37 我告訴你們,經上寫着說:『他被列在罪犯之中。』這話必應驗在我身上;因為那關係我的事必然成就。」
38 他們說:「主啊,請看!這裏有兩把刀。」耶穌說:「夠了。」

經文淺釋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最後晚餐中跟門徒的告別講論,由回應門徒爭論誰為大(24~30節),接着預言彼得不認主(31~34節),最後的差遣對話(35~38節)較難理解。第29節「正如」一詞刻意強調使徒的使命跟耶穌在世工作的關連。第36節耶穌吩咐門徒預備「錢囊」、「口袋」和「刀」,三樣都是旅客的裝備;第37節「罪犯」一詞可指外邦人,意思是指門徒要為傳福音的旅程作好準備,然而門徒仍未能完全明白耶穌說話的意思。

思想問題


1. 主耶穌沒有因為我們的軟弱不濟而放棄我們,反倒把我們連於祂的福音使命,有分在地上傳天國的福音。我們珍惜這知遇之恩嗎?
2. 主耶穌沒有應許彼得不會跌倒,但祂保守彼得在跌倒後不至完全失掉信心,請堅定信靠。

分享

耶穌跟門徒共進最後晚餐,這是個「圍內人」的相聚。席間氣氛沉重,耶穌臨別囑咐不濟的門徒,把傳福音的使命託付他們。

這是路加獨特的編排,在這番告別的話裏,把耶穌個別預告彼得會跌倒的對話置放其中,別具意義。它是延續上文耶穌宣告門徒將在神國中擔上重任,也帶出下文耶穌差遣門徒向外邦人傳福音。這簡單的記載,預告彼得跌倒,直接說明人的軟弱,也指出撒但的攻擊。撒但表面上要得勢,但耶穌最終必得勝。彼得縱然跌倒,他後來卻成為神國忠信的使徒。

話說回來,像彼得般性格的人,很容易會鑄成大錯。其實耶穌十分了解他,體諒他,在預言彼得背棄祂時,已細心提示,祂的苦難對門徒而言是個考驗時刻,撒但要「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31節)祂還語重情深地告訴彼得:「西門!西門!……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31~32節)彼得卻口出大言,自信地說:「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33節)這真是熱血沸騰的宣告,顯示彼得其實不認識自己,看不見自己的軟弱。後來耶穌被拘捕受審訊時,彼得遠遠跟隨,在庭院中果真三次被人認出他是耶穌的門徒,他也三次確切地否認,說自己跟耶穌無關。當雞鳴時,彼得才想起耶穌的話,就痛悔不已,抱頭大哭!

注意,耶穌在席間也預言出賣祂的人的下場(路廿二22)。彼得三次不認耶穌,與猶大出賣耶穌,兩者都是不仁不義,兩者都在犯錯後顯出後悔之意,之後彼得仍為使徒,並仍得救恩,猶大卻了斷生命,未能經歷耶穌挽回寬恕的福分,他倆差別在哪裏?

我想關鍵在於,雞鳴時,彼得想起的不單是自己的罪過,更是主的話,主的慈恩,無微不至。他痛哭流下的不只是懺悔之淚,也是感動之淚、感恩之淚。彼得的反應不是認為自己沒救了,跑去自殺,而是痛哭失聲,真心悔改。並且,他相信耶穌的話,他肯定耶穌為他祈禱,扶助他的軟弱,改變他的粗心大意;他也體會到他的跌倒及痛悔為他的未來使命有重大的意義,他站起來後要堅固自己的弟兄。雞鳴喚醒夢中人,雞鳴對彼得而言是主的訊號,主的約會,是恩典的時刻、是回轉的時刻,也是生命的轉捩點。

禱文


慈悲的天父,我們知道祢是鑒察人心的上主,祢知道我們的軟弱,祢時常以禱告托住我們,並給我們福音的託付,求祢幫助我們忠於所託,懂得和別人分享祢的慈愛與恩典,叫我們能活出美好的見證來榮耀祢的聖名。以上禱告是奉恩主耶穌名字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