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我好想真誠D] 11月10日, 2021
嘉恩:「明道,我好唔適應今年班同學… 」
明道:「嘉恩,點解呀?你唔係入左精英班咩?」
嘉恩:「呢班同學好多都好假,成日在老師面前扮乖。 」
明道:「咁好多人都係咁啦,大家都怕俾老師知道自己真面目呀嘛!」
嘉恩:「我覺得佢地係為左操行分!」
《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被稱為「登山寶訓」,記載了耶穌在山上教導群眾。太6:1記載耶穌探討信仰行為上「善事」的大原則,然後耶穌以猶太人重視「善事」—-「施捨」(太6:2-4)、「禱告」(太6:5-15)及「禁食」(太6:16-18)為例教導說明。
「善事」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好人好事」,希臘文也可翻譯「善事」為「義行」或「敬虔的表現」,而「義」或「敬虔」在猶太信仰中是指「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 後文的教導涉及「施捨」、「禱告」及「禁食」,因為這些都是信仰的重要實踐。施捨」是遵行神的吩咐去愛人、愛鄰舍;「禱告」是親近神,聆聽神的話語,尋求從神而來的力量去遵行神的話語;「禁食」是攻克己身,尋求神的旨意,提升屬靈辨別能力及意識去回應生命中的試探及生活中的挑戰。可見,「善事」的起點(動機)是按神的吩咐而活,終點(目標)是討神的喜悅而活。
那麼,耶穌是叫我們「小心」的是什麼?「故意」,希臘文是一個字,可翻譯為「為了」及「為使」,標示出做「善事」這行為的動機與目標是在「叫人看見」。你會問:「叫人看見」有甚麼問題?原來,「叫人看見」,更準確翻譯為「被看見」。「被看見」希臘文可理解為人在道德行為上,像一個演員「引人注目」及「給他人驚喜」。情況像,那些只有在老師面前才「乖」及「聽話」的同學,都是「裝扮出來」,生命品格流露出虛假,這些同學可能為了尋求具體好處(例如:優良操行分)或避免懲罰(例如:老師的責備)。表面上,他們為了老師的喜悅,實際上,他們為了自己的好處。
從後文確認,耶穌敦促人要認真地「施捨」、「禱告」及「禁食」,所以,耶穌肯定人要認真地「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不管是否我們的信仰實踐是否在人前。然而,耶穌警告人,做「善事」從起點(動機)到終點(目標),要以神的喜悅,而不是討自己或別人的喜悅。人在信仰實踐上需要不斷省察,不斷調整信仰實踐態度及方式。
在信仰實踐上(例如祈禱、靈修、事奉等),你有哪些地方需要進步?有沒有哪些地方你會「故意叫人看見」?你認為有見證的信仰實踐,與「故意叫人看見」的信仰實踐有甚麼分別?
慈愛的天父,
感謝祢讓我們認識祢,有機會學習祢的話語。求祢幫助我們全面成長,積極遵行祢的話語,又小心不要帶著不純正的動機及目標把信仰生活故意叫人看見。我們甚願將一切的榮耀歸給祢,過討祢喜悅的生活!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禱。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