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今日的觀畫靈修時間。此刻,讓我們先找一個安靜和舒適的空間,好好坐下來,通過呼吸,感受從神而來的生命氣息。(1分鐘)
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
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
(詩一百卅九15~16)
今日觀賞的這幅畫仍是由英國女畫家Elizabeth Wang所畫的。不過我看賣個關子,暫時不告訴大家這幅畫的名字。
讓我們先靜靜看這幅圖畫,看看有甚麼地方引起你的注意……
天父通過這些細節想向你說甚麼話?
當我看看這幅畫上方,隱隱約約看到有一個成年人閉起雙眼,神情柔和,在他懷中有一位小孩子。他用手柔和地撫摸著小孩子的頭。
看看成年人的下半身。雖然畫中的線條不太清晰,但我們仍能隱約看到他以自己的身軀託著懷中的孩子。單單看這幅畫作,似乎它是一幅關於父母擁抱孩子的片段。
默想:今日靈修的主題是「我好想有父母的愛」。不知道這主題對你有何觸動?畫中孩子被父母擁抱的畫面,會否都是我們內心渴望的經歷? 你可以靜靜地將你的想法告訴神。
揭開這幅畫的主題,這幅畫名叫《天父視我們為祂所愛的兒女,祂以溫柔信實的愛來愛我們》(God the Father loves us as His children with a tender and unfailing love)。這樣,畫中的那位成年人,正是代表天父的形象。
然而,我很好奇,既然那位成年人代表天父,為何畫家偏偏對的用色如此簡單,只用了不同深淺的藍色作為主要色調,令天父的形象顯得隱藏?
相反,畫家為何又將小孩子的臉龐畫得如此光亮?這種光與暗的對比在這裡給我一種溫和的震懾力,令我想起一段經文:「我在暗中受造……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
這樣看來,小孩子的臉龐畫得光亮,是因為天父一直察看著他。這意味著,無論我們在怎樣的家庭背景中成長,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怎樣,我們都由天父所創造,祂早在我們出生之前就認識我們,祂以深深的愛懷抱著我們。當我們發出類似的呼求:「我好想有父母的愛」時,神便以慈父的形象,以溫柔信實的愛來愛我們。
默觀:讓我們用少許時間安然靜默,體會自己就是畫中的小孩子,被天父所懷抱著,被祂所醫治、被祂所愛著。
讓我們再看看整幅圖畫。看著大人撫摸著孩子的頭顱,而孩子的臉龐畫得光亮,似乎孩子之所以能綻放光芒,全因為他被愛環抱。這樣看很有意思!原來天父也好,父母也好,他們都想我們好、想我們幸福、光明、快樂。他們也期望我們未來的生命能發光發亮。這道光芒不單照明自己,亦同樣成為了別人的光。人在愛中成長,便能愈發活出光采。
祈求:祈求神幫助我們,在神的愛中漸漸長大成熟,在愛中建立自己。
親愛的天父,我們祈求祢的幫助,使我們能深深感受到祢的愛。當我們渴望得到更多父母的愛、接納和認同的同時,使我們倚靠祢的愛,被祢的愛所滋潤和更新,使我們在愛中成長、成熟。感謝祢,奉主耶穌名求,阿們。
(圖片資訊:Elizabeth Wang, T-02550-OL, ‘Title: God the Father loves us as His children with a tender and unfailing love’, copyright © Radiant Light 2006, www.radiantlight.or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