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
2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宴席。
3 他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邀的人來赴宴,他們卻不肯來。
4 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去告訴那被邀的人,我的宴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宴。』
5 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裏去,一個做買賣去。
6 其餘的抓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
7 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
8 於是王對僕人說:『喜宴已經齊備,只是所邀的人不配。
9 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邀來赴宴。』
10 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招聚了來,宴席上就坐滿了客人。
11 王進來見賓客,看到那裏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
12 就對他說:『朋友,你到這裏來怎麼不穿禮服呢?』那人無言可答。
13 於是王對侍從說:『捆起他的手腳,把他扔在外邊的黑暗裏;在那裏他要哀哭切齒了。』
14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第1~7節強調宴席已經預備,即是說「被邀的人」,就是那些王特意邀請的賓客「來赴宴」,坐下便可以歡喜快樂地共享盛宴,但他們「不理就走了」,意思是「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不單以各樣的理由拒絕赴宴,更惡待王差來的人,招致王憤怒的審判行動。「被邀的人」指神的選民猶太人,耶穌要指出的是,藉著施洗約翰的宣講預備人心,祂的來臨及祂所差出去邊走邊傳天國信息的門徒,表明天國已經進到人間,但他們拒絕相信,更設計捉拿祂,失去天國子民的身分是必然的生命結局。「凡遇見」這短語在第8~10節重複出現,突顯不論甚麼人,願意回應邀請去赴宴的人,與「不配」相對(8節),他們成為配在筵席中坐席的客人。雖然筵席「坐滿了客人」,但不代表所有客人都能穩坐筵席到完結。第11~13節指出,對參與筵席的人並非沒有要求的。「禮服」喻意神對人進入天國的要求,「穿禮服」指向人擁有天國子民相應的生命品格的標記。第14節是比喻的總結,「被召」即「被邀的、邀來的」(4、8、9 節)與「選上」,及「多」與「少」,兩組語帶雙關的詞語,指出人若沒有悔改的心,生命沒有改變,最終仍會從天國筵席中失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