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靄庭宣教師
把崇拜中的敬拜延伸到平日的生活,
在任何場境中把握榮耀神的機會,
這才是全人的敬拜。
詩九十五
1 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
2 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
3 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
4 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
5 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
6 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
7 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草場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
8 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的瑪撒。
9 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
10 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11 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經文淺釋
本篇是一首讚美詩,希伯來書作者認為是大衛所寫(參來四7)。聖公會傳統以此詩作崇拜時的宣召。本詩的鋪排可理解為舊約時代以色列民上聖殿敬拜神的情況。一開始時以色列民在聖殿的階級上,祭司便邀請他們以歡欣歌唱來敬拜上主。進入聖殿的第一道門之前,另一位祭司就會激昂地宣告神掌管萬有。當會眾進入第二道門時,他們便會一同屈身跪下回應。然而,經文從第8 節起開始變得嚴肅,祭司重提以色列民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再次提醒及勸勉以色列民不可心硬及試探上主,當以心靈和誠實敬拜祂,才能得進入祂的庭院內。
思想問題
- 每週主日崇拜前,我們怎樣預備自己敬拜神呢?
- 你認為神希望我們怎樣敬拜祂,才能得到祂的悅納呢?
分享
記得以往參與崇拜主席領詩的事奉要預備崇拜演譯稿時,詩篇第九十五篇是一篇很熱門被選用的經文。按著經文內容,很多時只會在讚美及敬拜環節中選用1 ~ 7 節。然而,當再次細讀經文,始發現第8 節起才是整篇詩篇最值得人反思的地方:「惟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的瑪撒。」(7 ~ 8 節)米利巴和瑪撒是地名,分別是「爭鬧」與「試驗」的意思。這典故源自出埃及記十七章1 ~ 7 節,以色列民在曠野因沒有水喝的緣故與摩西爭鬧並發怨言,他們埋怨摩西領他們出埃及,導致他們沒水喝,又質疑上主是否與他們同在。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這事件是以色列民叛逆上主最突出的例子。
希伯來書作者也曾引用這段經文(來三7 ~ 19)來提醒歸信耶穌基督的人不要犯同樣的罪,即背信棄義、心裡剛硬、不相信上主並離棄祂的道,這令他們的祖先在曠野飄流了四十年。在這語調驟變的段落,昔日希伯來書的作者教導我們不要一方面敬拜神,一方面卻做出一些叛逆神的行為。今天對我們來說,這段經文又向我們表達甚麼呢?在我擔任崇拜主席領詩的經驗中,我領會到敬拜神就是降服於神的主權下,宣認祂是掌管我們生命的主及我們的拯救,祂更是我們的大牧人。在主日崇拜中,我深深感受到主席、領詩、配樂、詩班、獻詩、音響和簡報製作肢體們彼此配合,同心營造一個美好的情景化崇拜,讓眾肢體們進入此屬靈的空間,以心靈、按真理敬拜神。神的名在崇拜中被尊崇,而人在神面前放下自我,將生命的主權交上,這就是敬拜的高峰。
十九世紀一位丹麥基督徒哲學家祁克果(Soren Kierkegaard) 曾比喻崇拜就好像一場戲,但在台上的主席領詩或是宣講信息的牧者並不是主角,會眾更不是觀眾。惟有上主是崇拜的主角,祂也是唯一的觀眾,祂坐在寶座上察看我們的作為,評價我們的生活作息,有否事事高舉祂的聖名。但要崇拜得以圓滿,我們必須把崇拜中的敬拜延伸到平日的生活,在行動上活出被神話語所塑造的生命,在任何場境中把握榮耀神的機會,這才是全人的敬拜。
禱文
上主!求祢教導我們學懂把生命的主權交上,事事以祢為念,以祢的旨意為優先。幫助我們能表裡一致地敬拜祢,不是單單在崇拜裡,乃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分別為聖,為主耶穌基督作好見證,榮耀祢的聖名。奉主耶穌的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