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的敬虔] 3月10日 在生活場景中作基督的使者

文:郭志榮宣教師

我們是基督的使者,為要使人與神和好。

林後五16~21


16 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着外貌認人了。雖然憑着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他了。
17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18 一切都是出於神,他藉着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
19 這就是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20 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
21 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

經文淺釋

這是一段耳熟能詳的經文,有學者認為它是保羅最優美的篇章之一,保羅在此解釋了神交託他的是復和的職事。

第16和17節原文均以「所以」作為開始,把這段落和前面第14和15節緊接在一起──基督的愛的激勵(或譯「催逼」或「支配」),使我們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我們在基督裏也成為新造的人,從此不再按肉體的觀點來認識人和基督。神藉着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赦免我們的過犯,並賜給我們復和的職事,就是作基督的特使,勸告世人要這樣與神和好。

思想問題


1. 怎樣的生命才可跟「新造的人」、「與神和好」相稱?這樣的生命在我們身上如何展現出來?在履行復和的職事上,我們有多忠心?
2. 在履行勸人與神和好的職事上,我們有多忠心?我們如何帶着基督的特使的身分進入我們生命的場景?

分享

保羅教導我們不再為自己活,而是要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要成為復活主在世上的特使,代表祂勸喻甚至懇求人與神和好。保羅在這裏第一點首先提醒我們要如何認識人,就是「不憑外貌認人了」。

和合本修訂版把「不憑外貌認人」譯作「不再按照人的看法來認識人」,原文可直譯為「不按照肉身來認識人」。「認識」不是單只是頭腦上的認知而已,也包含了「看待」的意思。那麼,「不按照肉身」來認識和看待人,到底是甚麼意思?

這可以指我們按着別人的「肉身」,就是別人的外在特徵來認識和看待他們。例如按別人的樣貌、就讀哪一間學校、學業成績或學歷、收入和財富、社會地位,甚至是從衣著,使用甚麼名牌用品等,把別人分門別類。這或許正反映了哥林多信徒認識保羅的方式,也是世界之子認識人的標準。在商業社會中,世界之子也按着這些「人的看法」來包裝自己。常常可以見到,愈是位置不高的人,愈是自吹自擂,為了要向別人表明自己是somebody(一個有分量的人)。

另一方面,「按照肉身」也可以指着我們的自身而言,簡單來說,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認識和看待別人──以維護、甚至是獲取自身好處為出發點。過於自我的人對人的認識也流於片面,甚至充滿了偏見,自以為是。同學之間因為微不足道的事鬧翻,彼此心存嫌隙,就是這個原因。

以上兩種情況並非互相排斥,通常一起出現。我們對它們並不陌生,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或多或少會親身經歷過。在職場的弟兄姊妹或許最能清楚感受到,上司和下屬之間、同事和同事之間、以至員工和公司之間的關係,有時會全然用權力架構、功能的概念、買賣關係的方式來界定。按照這種「工具思維」方式來認識人,人的價值只在乎他所做的事(doing)。人與人變得疏離,彼此之間不可能有真誠的交往和生命的交流。

保羅的說話提醒我們,我們是基督的使者,為要使人與神和好,我們的一言一行、認識人和與人建立關係的方式,皆要和基督的使者的身分相稱。在校園或職場之中,更當如此。

我們或許不可以憑着一己之力消除所有類似的情況。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我們是有選擇的:選擇隨從「屬肉體」的方式,或選擇「屬神」的眼光去認識人。這絕對不是一件易事,但這正好讓世人看到我們作為基督使者的獨特之處,正好向世人展現基督的價值。

禱文


主耶穌基督,求祢以祢的愛激勵我們,使我們在世上不再為自己活,而是為祢而活,使我們在人生不同的位置中,成為祢的使者,向世人展現出基督徒獨特的生命,使人與神和好。以上禱告是奉恩主耶穌名字祈求,阿們。